[发明专利]α-氯(2-氯)苯乙酸甲酯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306466.9 | 申请日: | 2008-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454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唐小海;霍晓方;邱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69/65 | 分类号: | C07C69/65;C07C67/307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武森涛 |
地址: | 40133***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苯乙酸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α-氯(2-氯)苯乙酸甲酯的合成方法,属于化学合成领域。
背景技术
硫酸氢氯吡格雷(Clopidogrel Bisulfate),系一种血小板抑制剂,由法国赛诺菲(Sanofi)公司于1986年研究开发成功,商品名Plavix(波立维)。目前的资料显示,作为全新型的ADP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它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疾病的预防提供了全方位的对策,与环氧化酶抑制剂如阿司匹林联用能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性,提供短期及长期的心脏保护作用。该产品于1998年3月率先在美国上市,随后进入欧洲、北美、澳洲、新加坡等多国市场,并于2001年8月在中国上市。
α-氯(2-氯)苯乙酸甲酯是合成硫酸氢氯吡格雷的重要中间体,WO2007126258公开了一种α-氯(2-氯)苯乙酸甲酯的合成方法。具体是采用3g扁桃酸溶于40ml甲醇,滴加H2SO4,升温至80℃反应3h。加入乙酸乙酯和水,氢氧化钠调pH为中性,分出有机层,减压蒸掉溶剂,得到邻氯扁桃酸甲酯。在得到的产品中加入2.1ml磺酰氯,65℃搅拌12h,然后用乙酸乙酯、水萃取,得到α-氯(2-氯)苯乙酸甲酯。
发明人按照上述文献方法得到的产品不纯,杂质非常多,不易除去,且产率很低。为了提高原料的转化率,得到高纯度的α-氯(2-氯)苯乙酸甲酯,提出本发明专利申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纯度高的α-氯(2-氯)苯乙酸甲酯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吡啶为溶剂,邻氯扁桃酸甲酯中滴加二氯亚砜,反应0.5-5h。过滤,滤液用水萃取除杂,加无水硫酸钠除水,过滤除去固体硫酸钠渣,滤液减压蒸掉溶剂,即得α-氯(2-氯)苯乙酸甲酯。
由于氯化亚砜是发烟液体,有强刺激性气味,遇水或醇分解成二氧化硫和氯化氢。而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氯化亚砜最好在低温条件下滴加,比如采用冰浴(0℃条件下)滴加。反应式如下: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α-氯(2-氯)苯乙酸甲酯的产率,上述反应过滤后的滤渣用乙酸乙酯洗涤,洗涤液中含有一定量的α-氯(2-氯)苯乙酸甲酯,合并滤液与洗涤液,用水萃取除杂,干燥后减压蒸掉溶剂(加无水硫酸钠除水,过滤除去固体硫酸钠渣),滤液减压蒸掉溶剂,即得α-氯(2-氯)苯乙酸甲酯。
优选的方案是:
a、将邻氯扁桃酸甲酯、吡啶加入反应瓶中,搅拌,溶解;
b、冰浴冷至0℃,缓慢滴加二氯亚砜,滴加完毕,移去冰浴,反应液温度缓慢上升至25~80℃,继续搅拌0.5-5h,;
c、过滤,乙酸乙酯洗滤渣;
d、合并滤液和乙酸乙酯洗涤液,加水萃取杂质,再用无水硫酸钠干燥除去水分,过滤,滤液减压蒸掉溶剂,即得。
其中,邻氯扁桃酸甲酯与二氯亚砜的摩尔比0.5-10;优选0.5-5,更优选1∶1,最佳反应温度为4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比较有如下优点: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邻氯扁桃酸甲酯收率高达99%,产物纯度高达99.9%,且没有副产物。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2的HPLC图
图2对比实施例1的HPLC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描述,但不应理解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以做出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变更。凡基于上述技术思想所作的修改、替换、变更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邻氯扁桃酸甲酯的制备
量取10L甲醇加入到30L反应釜中,加入1000g邻氯扁桃酸,搅拌至完全溶解,缓慢滴加500ml浓硫酸,滴加完毕,升温至80℃反应3h,冷却至室温;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为中性。加入5L水,并加入8L乙酸乙酯萃取,乙酸乙酯层用饱和碳酸氢钠洗涤,干燥,浓缩,得到邻氯扁桃酸甲酯920g。
实施例2α-氯(2-氯)苯乙酸甲酯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3064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