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电压调节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00024.7 | 申请日: | 2008-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001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张书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书郎 |
主分类号: | H02J7/14 | 分类号: | H02J7/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2900湖北省孝昌***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电 调节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压调节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发电机的电压调节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车用电压调节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使用晶体管电路的调节器,它有调节电压及过流保护的功能,但体积大,而且电路板多为铝基板或环氧基板,其绝缘性及散热功能不强,降低产品的可靠性。另一种是使用单片机电路的调节器,多为外资产品,国内还没有自主开发,价格昂贵。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晶体管电压调节器体积大,功能单一及可靠性差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用单一调节器,它集调节电压、过流保护、高压报警、软启动的功能于一体。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车用电压调节器,具有蓄电瓶电压检测端子(S)、发电机输出端子(B+)、发电机负载端子(F)、发电机转速信号检测端子(P)、充电指示灯连接端子(L)、点火开关连接端子(IG)、接地端(E),其特征在于:发电机输出端子(B+)通过第一电阻分压支路与稳压二极管、第一比较器(U1)、第二比较器(U2)及辅助电路组成的单稳态多谐振荡电路连接,单稳态多谐振荡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G)连接,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D)与发电机负载端子(F)连接;蓄电瓶电压检测端子(S)、点火开关连接端子(IG)也与单稳态多谐振荡电路连接;蓄电瓶电压检测端子(S)、点火开关连接端子(IG)还分别通过第二电阻分压支路、第三电阻分压支路与第三比较器(U3)的两个输入端连接,第三比较器(U3)的输出端与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G)连接,在蓄电瓶电压检测端子(S)与第三比较器(U3)之间连接有第一反向二极管,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D)与充电指示灯连接端子(L)连接;点火开关连接端子(IG)通过第四电阻分压支路与第四比较器(U4)的输入端连接,第四比较器(U4)的输入端的另一输入端与第三电阻分压支路的一个节点连接,第四比较器(U4)的输出端通过电阻、第二反向二极管与发电机转速信号检测端子(P)连接,第四比较器(U4)的输出端还与第三比较器(U3)的输入端直接连接;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S)、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S)与接地端(E)连接。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该车用电压调节器是采用陶瓷基板,集成电路、电子元件贴装于陶瓷基板上。
有益效果:该车用调压器采用廉价的集成电路及电子元件避免了晶体管电路的缺点,并降低了成本,减小了体积,采用场效应管开关电路,集调节电压、过流保护、高压报警、软启动的功能于一体,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方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描述车用电压调节器的电路,电源通过单稳态多谐振荡电路驱动第一场效应管,第一场效应管作为发电机的启动开关。电源还与高压报警电路、信号检测比较电路连接,高压报警电路、信号检测比较电路分别驱动第二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为充电指示灯的启动开关。单稳态多谐振荡电路起到过流保护的作用,同时控制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电平。
结合图2描述车用电压调节器的电路如下:B+为输出电压12V,经R1与R2分压得到3.4V送到U1:C-6脚和7脚比较。7脚电位取决于稳压管D1,为4.7V,因而1脚输出为高电位,TI导通,这时B+经励磁线圈一F-T 1-R5-地,形成回路,发电机因为有了励磁电流而开始发电。B+电压不断升高,电瓶开始充电,当B+电压开始高于14.5V时,R1与R2分压高于4.7V时送到U1:C-6脚与7脚比较,1脚为低电位,TI截止,断开了励磁电流的通路,发电机因无励磁电流停止发电,这时电瓶开始放电。B+电压逐渐降低,当B+电压降低到低于14.5V时,又会使U1翻转,TI导通,接通发电机励磁回路,重复开始过程,使B+电压基本稳定在14.5V左右。起到调节电压稳定电压输出的功能。
在图1中当发电机正常发电时,TI电流不高于4A,U1:C-14脚为高电位,当TI电流高于5A时,使R5电压超过R8电压,U1:C翻转,14脚为低电位,因而使U1:A翻转。1脚低电位使T1截止,断开了发电机的励磁电流,发电机停止发电,起到过流保护的作用。
在图1中当打开点火开关而未起动机时,由于B+只有12V,TI处于饱和导通状态,电流>4A,发电机负载过人,不利于发动机起动,这时由UI:A,U1:c和TI组成一个单稳态多谐振荡器,产生一组方波,使TI平均电流下降到1A以下,既减小了发动机起动负载,又有保护T1的功能,即所谓的软起动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书郎,未经张书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000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