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茶、水分离功能的茶杯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00074.5 | 申请日: | 2008-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532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潘志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志腾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A47G19/16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万学堂;宋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分 功能 茶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茶杯,尤其为一种具有茶、水分离的功能的茶杯,其中利用两段式开口设计达到方便冲茶、饮茶目的。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8所示,为一现有的保温茶杯2,其具有一杯体21及一上盖22,使用时茶叶直接放置在杯体21的容置空间211中,注入热水后再将上盖螺合至杯体21开口,待茶叶浸泡一段时间后再打开上盖22饮用茶水,但因茶叶混于茶水中,使用者饮用时无法过滤掉茶叶,相当麻烦;再者,由于茶叶不断浸泡在茶水当中,茶水容易氧化,茶水的口感也容易变成苦涩,影响口感。
请参阅图9所示,为另一具有茶水分离结构设计的现有茶杯3,其包含有一杯体31一滤网32以及一顶盖33。前述杯体31具有一容置空间34及一上开口,自上开口将开水注入容置空间后,再将内置有茶叶滤网32自上开口放置于杯体31内,并抵止于杯体31上开口处,之后再以顶叶33盖合杯体31的上开口及滤网32;如此一来,滤网32中的茶叶即可浸泡于杯体31容置的水中。
使用者欲饮用茶水时,必须依序将顶盖33及滤网32分别取出放置一旁,令杯体上开口外露,才能饮用杯体31中的茶水,由于一定要必须先取出滤网32才能饮用,茶叶浸泡的时间不容易控制,稍不留神容易使茶叶浸泡过久造成茶水苦涩,再者,使用者必须直接碰触滤网32将其取出,故会有不慎烫伤的危险,在整个泡茶及饮用过程中相当不方便。
如何改进上述现有茶杯的缺点,并进一步结合其优点以增强茶杯在使用上的便利性,实属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茶、水分离功能的茶杯,其中利用两段式开口设计,提高冲茶、饮茶的便利性。
为了达到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具有茶、水分离功能的茶杯,其中包含有:
一杯体,形成有一容置空间,并于上方位置形成一与容置空间连通的开口;
一滤网支撑环,套设于前述杯体开口处;
一滤网,设置于前述套盖滤网支撑环内,其周边抵止于滤网支撑环上;以及
一顶盖,盖合于前述滤网支撑环及前述滤网上。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当茶杯内置有茶叶及开水时,开水位不及滤网,将茶杯倒置,让茶叶充份与水接触浸泡,以冲泡茶水,饮用时将其直立,滤网中的茶叶不会一直浸泡在水中,茶水不会苦涩,杯体内的水量也因此而可以自由调配,无须满水位才能令滤网内的茶叶浸泡于水中,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于前述滤网支撑环与杯体接合处,以及滤网支撑环与顶盖接合处分别设置一气密垫圈,即使使用时将茶杯倒置,杯中的茶水也不会溢漏,因此本实用新型确实能够提高泡茶及饮茶的方便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利用杯体开口上的滤网支撑环及顶盖的设计,让本实用新型茶杯具有两开口,使得滤网可不直接设置于本体开口处,避免使用者将滤网取出而有烫伤的危险,如此也增加了使用的方便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分解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部份组合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泡茶时的操作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泡茶时的另一操作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泡茶时的另一操作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饮茶时的操作示意图。
图8为现有茶杯的剖面图。
图9为现有茶杯的剖面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茶杯 (11)杯体
(111)容置空间
(112)开口 (113)外螺纹
(114)凸环
(12)滤网支撑环 (121)凹环部
(122)内螺纹 (123)外螺纹
(124)气密垫圈
(13)滤网
(131)环框
(132)气密垫圈 (133)金属网
(134)翼部 (14)顶盖
(141)内螺纹
(2)茶杯
(21)杯体 (22)上盖
(211)容置空间
(3)茶杯 (31)杯体
(32)滤网 (33)顶盖
(34)容置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志腾,未经潘志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000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