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镍离子回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00128.8 | 申请日: | 2008-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868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发明(设计)人: | 叶天然;王京生;周顺考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天然;王京生;周顺考 |
主分类号: | C22B23/00 | 分类号: | C22B23/00;C02F1/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600北京市大兴区枣***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子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电镀液的金属回收装置,特别一种镍离子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电镀清洗废水排放问题一直困扰这个行业的发展,电镀清洗废水中含有很多的重金属离子,由于排放不达标;其后果是一方面不达标的废水排放污染水源,危害人类健康;另方面浪费了废水中含有的贵金属和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如何解决电镀清洗废水排放问题一直是本行业中的重大技术难题之一。
为了解决此问题,有不少技术专家通过各种手段反复尝试,如“减少镀液带出的方法”,“化学紊凝、沉淀法”,“电解法金属回收”以及“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生物吸附法”等等。这些技术都能有一定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废水排放问题,有它的可选择性,但在采用的设备上尚无定型的高效稳定的设备,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镍离子回收装置,以解决电镀清洗水的达标排放问题,其优点是不污染环境,可节约水资源,回收贵金属。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按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镍离子回收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水泵、废水塔、内装有交换树脂的交换桶;所述的废水塔的位置高于所述的交换桶的位置,所述的水泵的出口经送水管与所述的废水塔相通,所述的废水塔的出口经废水管道阀门、分支管与进水管相连,进水管与所述的交换桶的入口相连,交换桶的入口经所述的交换树脂与所述的交换桶的出口相连;交换桶的出口与排水管头相连。
各进水管与各所述的交换桶的连接方式为:所述的进水管从所述的交换桶的上部入口穿过交换树脂伸入到交换桶的下部;在交换桶上部的出口经出水阀门与排水管头相连。
所述的进水管的端部装有伞形微孔头。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再生槽,所述的再生槽的位置高于所述的交换桶的位置,所述的再生槽的出水口经输药管道、再生药剂阀与交换桶的桶底机口相通连,所述的桶底机口经交换树脂、出水阀门与排水管头相通连。
所述的输药管道包括按顺序连接的上药管、调节阀门、底药管;所述的上药管与所述的再生槽的出口相连;所述的底药管与若干并联的再生药剂阀相连。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镀镍废水的处理说明,但也适于其它电镀废水的金属回收处理。
它是采取现有技术的离子交换中加以改进,以提高离子交换的稳定性。以往离子交换技术是通过离子交换桶、送水泵、再生槽组成一个处理系统,设备零散,安装操作不方便,产品化程度欠缺。它是依靠水泵直接供水进入树脂层交换,交换时间太短,难以控制流速、流量。因此导致镍离子回收不完全,既浪费资源,排水又不合格。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离子交换桶、高位废水塔、高位再生槽、废水提升泵、调节阀门组成一个整体设备。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技术在于废水由水泵提升到高位废水塔中,然后由高低的水位压差再通过调节阀来准确控制水的流量、流速、压力,促使离子交换机制进入最佳状态,确保它的交换时间。这样,不但充分回收镍金属,同时保证废水的排放达标。此外还具有对交换树脂再生的组件,使交换树脂寿命延长。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是:由水泵将镀镍清洗废水从镀镍清洗水槽中吸入,通过送水管将废水送入废水塔,进入废水塔内的水由废水管道阀门18控制流量,经三通管端的伞形微孔头送到离子交换桶,被离子交换树脂进行交换运行。交换终点的废水通过出水口阀门经排水管头连接污水管道排放。
交换树脂在工作过程中,最终会达到饱和状态,则失去了交换能力。解决方法是用再生剂加以再生处理,使交换树脂恢复工作能力。再生剂由备用的药剂泵(未示出)输送到位于高处的再生槽中,从再生槽的出口,经上药管往下流动,由调节阀门进行流量调节,使其从底药管经再生药剂阀进入交换桶,将交换桶内的交换树脂冲洗再生后,将洗脱出来的镍离子通过出水口阀门、排水管头回收。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解决电镀清洗水的达标排放问题,不污染环境,可节约水资源,回收贵金属。本实用新型装置适用于电镀行业的废液处理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代号
01送水管 02废水塔 03支撑管 04出水口阀门
05三通管 06交换树脂 07交换桶 08树脂桶进水管
09螺丝 10伞形微孔头 11桶底机口 12底座
13底药管 14排水管头 15上药管 16再生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天然;王京生;周顺考,未经叶天然;王京生;周顺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001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