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向式热管组合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散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00170.X | 申请日: | 2008-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666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弋青;杨宗翰 | 申请(专利权)人: | 双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1L23/427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方挺;沈锦华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向 热管 组合 结构 具有 散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管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多向式热管组合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散热技术不断发展,热管因具有重量轻、耐久性佳、操作容易、不需外加能量即能使其运作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消费性电子产品的散热装置上(例如中央处理器的散热装置或显示卡的散热装置等)。
现有的热管结构为一封闭管体构成,这种结构仅适用于小面积的散热区域。如果需要大面积且热源分散的散热区域进行散热,现有的热管结构则不能满足需求。也可利用多个热管组合的结构来提供大面积的散热,但多个热管组合的结构会增加成本而且也无法解决热源分散的散热问题。此外,现有的热管大多具有弯折的结构。然而,热管一旦弯折,其内部毛细组织则容易产生剥离的现象,使其内部的工作流体无法正常作用,造成热管的散热效能降低。因此,如何不将热管弯折而又能使其具有较大的散热面积,即是本申请人研究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向式热管组合结构,其具有多根热管及一转接座,因而能以最低的成本达到对具有分散热源的电子装置进行散热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多向式热管组合结构的散热装置,由于其多向式热管组合结构可对应具有分散热源的电子装置,因而能解决大范围的分散热源的散热问题。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向式热管组合结构包括:至少三根热管,所述热管具有一开口端;以及转接座,具有座体,所述座体上设有至少三个相互连通的承接孔,各所述承接孔分别与各所述热管的开口端连接。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多向式热管的散热装置,包括:多向式热管组合结构,包括至少三根热管及一转接座,所述热管具有一开口端,所述转接座具有座体,所述座体上设有至少三个相互连通的承接孔,各所述承接孔分别与各所述热管的开口端连接;多个导热块,分别与各所述热管相互连接;以及多个散热体,分别与各所述热管相互连接。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向式热管组合结构,由于具有多根热管及一转接座,因而能以最低的成本达到对具有分散热源的电子装置进行散热的目的。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多向式热管组合结构的散热装置,由于其多向式热管组合结构可对应具有分散热源的电子装置,因而能解决大范围的分散热源的散热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图2的3-3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优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 热管
11 封闭端 12 开口端
13 毛细组织
20 转接座
21 座体 22 承接孔
30 导热块
40 散热体
41 通孔
70 电子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进行详细说明,然而附图仅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图1至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立体组合图及图2的3-3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向式热管组合结构,包括至少三根热管10及转接座20。其中,热管10的一端为封闭端11,另一端为开口端12。转接座20具有座体21,座体21上设有至少三个相互连通的承接孔22,各承接孔22分别与各热管10的开口端12连接。热管10嵌入承接孔22而与座体21相连接。座体21具有三个承接孔22,可使三热管10相互连接,而各热管10的外缘直径小于各承接孔22的内缘直径,以使各热管10嵌入各承接孔22,并使各热管10的端面相互贴接。热管10内部具有毛细组织13,各热管10的毛细组织13相互接触。另外,也可使各热管10的内缘直径大于各承接孔22的外缘直径,以使各热管10套入各承接孔22,并使各热管10与座体21相互连接。座体21为热传导性好的金属材料,如:铜、铝等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双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双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001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编程集成电路配置通信控制器
- 下一篇:喷动循环流化床木质生物质快速热解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