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尔夫球袋伞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00301.4 | 申请日: | 2008-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298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05 |
发明(设计)人: | 游清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游清泉 |
主分类号: | A45B17/00 | 分类号: | A45B17/00;A63B5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明霞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尔夫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尔夫球袋伞,特别是指一种专门用于高尔夫球袋中的伞具。
背景技术
按目前专用于高尔夫球袋上,以避免高尔夫球袋因淋雨而积水的伞具,如US5,297,570 Golf bag umbrella(高尔夫球袋伞)美国发明专利,该美国发明虽设计出一种可弯折角度的高尔夫球袋伞,揭露了一种应用弹簧弯折角度的伞具,其主要利用弹簧的两端分别套设于上段中棒之间的外部上,使其该伞具得以透过该弹簧达到弯折效果。
该US5,297,570美国发明,利用弹簧作为伞具的弯折元件,但因弹簧被弯折时其复归作用力强大,使用者不易将伞具固定在某一定位角度,因此尚必须借助一拉件辅助使用,方可令伞体有效的被固定在特定的角度,如此不但在使用上相当不便,同时弹簧的弹性复归力相当大,除了操作上相当费力外,复原时所产生的反作用力也相当大,因此在伞具收折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将造成使用者或周遭人员的伤害。
另外,又如US6,810,890 Obstruction-free golf bag umbrella美国发明专利,该US6,810,890美国专利为一种可弯折角度的伞具,主要是于上段中棒间利用三种不同外径的较小复归作用力的弹簧加以组合连结,此三种不同外径的弹簧是以内、中、外等三层重叠的方式结合在一起,该US6,810,890虽不须利用如US5,297,570中的拉件,即可达到伞体弯折的效果;该US6,810,890美国专利应用了三种不同外径的弹簧元件加以组合,如此不但该结构复杂,组装费时,且操作时,欲令三种不同外径的弹簧元件同时一起弯折相同的角度,其间各个弹簧元件对外力作用的变形率不尽相同,容易产生抗拒变形反而使操作更为费力,相对的,复原时,其所产生的复归作用力道也相当大,更容易误伤操作人员。
因此,要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省力,但确能有效达到伞体弯折角度的效果,即为本实用新型案所欲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的高尔夫球袋伞的缺陷,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省力,确能有效达到所期弯折角度而便于取放高尔夫杆具的高尔夫球袋伞。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包括:
一中棒外管,可插置于高尔夫球袋中;
一中棒内管,可于中棒外管内部伸缩,该内管包括第一区段、第二区段以及连接于第一区段与第二区段间的弯折区段;及
一伞体,设于该中棒内管的第二区段上,可随第二区段的弯折,而产生的一弯折角度的变化,并可于中棒内管上伸张及收合,进而对该高尔夫球袋产生遮蔽作用;
该弯折区段包括一可弯曲变形的束腰型弹性元件,连结于第一区段与第二区段间,且该弹性元件两端部位的外径大于中央部位的外径,使该伞具得以透过该弯折区段而自由的弯曲一角度以方便取放高尔夫球杆具。
所述高尔夫球袋伞,该中棒内管进一步包括上、下连接件,分别连接于第一区段、弹性元件与第二区段间。
该弹性元件由弹性材料环绕而成。
所述高尔夫球袋伞,该连接件包括一上连接件及一下连接件,其中,该下连接件插置于第一区段内,该上连接件插置于第二区段内,而该弹性元件则设置于上连接件与下连接件间,该弹性元件两端部位的外径略小于第一区段与第二区段的外径。
所述高尔夫球袋伞,该上连接件包括一第一凸伸段及第二凸伸段,该第一凸伸段的外径实质上等于第二区段的内径,可供第二区段紧密套设于第一凸伸段的外部,以达到第二区段与连接件间的紧密连结为一体;而第二凸伸段的外径设有阳螺纹可与弹性元件的上端部位相螺合,使该弹性元件的上端部位得以螺固于第二凸伸段的外部;该下连接件的两端分别向下凸设有第一凸伸段及向上凸设第二凸伸段,该第一凸伸段的外径及形状实质上等于第一区段的内径及形状,即该第一凸伸段的外周具有一凹部,其形状与第一区段的导引槽的形状实质上相同,即可与第二区段的导引槽上端部紧密结合为一体;而第二凸伸段的外径设有阳螺纹可与弹性元件的下端部位相螺合,使该弹性元件的下端部位得以螺固于第二凸伸段的外部,因而透过两连接件可达到第一区段、弹性元件以及第二区段间的相互紧密连接为一体。
所述高尔夫球袋伞,该连接件进一步包含有一补强件,该补强件设置于该连接件的中央部位,并贯穿第一凸伸部及第二凸伸部,以达到连接件强度补强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游清泉,未经游清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003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