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设有中空吸震材及气压功能的高尔夫球杆头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00442.6 | 申请日: | 2008-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760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曾文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超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曾文正 |
主分类号: | A63B53/04 | 分类号: | A63B53/04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万学堂;宋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设有 中空 吸震材 气压 功能 高尔夫球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设有中空阻气性吸震材及气压功能的高尔夫球杆头,尤指一种有气压功能与达到更佳的吸震效果,且同时兼具有较佳的击球反弹力及击球打感的高尔夫球杆头及其制法。
背景技术
高尔夫球风行全世界,而且目前已逐渐成为一种普及的运动,由于高尔夫球的盛行,所以不仅是专业高尔夫球运动员,甚至一般将高尔夫球视为休闲活动的业余玩家对于高尔夫球用具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尤其对于高尔夫球杆的功能与质感则有更高的期望。
就现有的高尔夫球杆头的结构而言,该高尔夫球杆头为使打击者能在击球时有较好的吸震效果,所以一般均会在球杆头中设置吸震材,使球杆头在与球体撞击时能获得较佳的吸收震波的效果,以减轻打击者因击球时球体与球头碰撞产生的震波而造成手部的伤害。
除此以外,许多从业者为了能达到上述的目的也在不断的进行研发与设计,例如,在一呈中空状的高尔夫球杆头内置入一已充填气体的气囊,以击球面板将该气囊强行压入中空状的球杆头内,然后进行焊接或压合以密封该球杆头,如此可利用球杆头内部气囊气压的特性,达到缓冲且吸收震波的效果,以减轻打击者因击球时球体与球头碰撞产生的震波而造成手部的伤害,但事实上这种方法在制作与使用上仍有许多缺点,例如,上述的制法若以焊接击球面板的方式将该气囊强行压入中空状的球杆头内,因为该气囊的囊壁大都是由弹性体的塑料或橡胶材料所制成,在焊接击球面板时所产生的高温下,会使气囊的囊壁因高温而熔解破损,进而使气囊内的气体外泄而失去应有的功能;如若以压合击球面板的方式,将该气囊强行压入中空状的球杆头内,这样虽然没有将击球面板焊接于球杆头上所产生的缺点,但球杆头长期在与球体碰撞下,会容易使球杆头内部的气囊在受压而产生反弹力作用下而将击球面板弹离球杆头,造成气囊脱落的情形发生,因此仍有进一步改良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设有中空阻气性吸震材及气压功能的高尔夫球杆头,该球杆头结构可以产生气压功能并达到更佳的吸震效果,且同时兼具有较佳的击球反弹力及击球打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设有中空阻气性吸震材及气压功能的高尔夫球杆头,包括:
一球杆头,内部形成呈中空状,其后侧形成一与球杆头内部相连通的母螺合座和至少一个排气孔;
一吸震材,其具有阻气性且黏着涂覆于高尔夫球杆头内部的内壁;
一螺合装置,具有一公螺合座、一弹性灌气垫、一螺丝与一装饰件所构成,其设于球杆头的母螺合座上,用以灌入气体后密封球杆头的中空结构,且灌入的气体无法外泄,而呈密闭状。
实施上述技术手段以后,本实用新型可达到的具体效果为:
当高尔夫球杆头与球体撞击时,因阻气性吸震材黏着涂覆于球杆头的内壁,可吸收击球时产生的震动能量,进而减少打击者的不适感,提升挥杆击球时的实用性与及耐用度。
吸震材只黏着涂覆于球杆头的内壁内层,且形成中空结构,相对的减少吸震材的用量且缩短充填时间,降低制造高尔夫球杆头的成本。
球杆头内部灌入预设压缩的气体(氮气),使球杆头内部具有气压的功能,当打击者在挥杆击球时,能产生较佳的击球反弹力及击球打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组装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空球杆头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于射入吸震材时的剖示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气体灌入吸震材熔胶中心时的剖示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吸震材形成中空结构的剖示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灌入预设气压气体的剖示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组装剖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装饰件嵌合于球杆头后侧的剖面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球杆头 (11)母螺合座
(12)排气孔 (13)通孔
(20)吸震材 (30)弹性灌气垫
(40)螺合装置 (41)公螺合座
(411)螺孔 (42)中空垫片
(43)螺丝 (44)装饰件
(50)木杆头 (60)吸震材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超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曾文正,未经超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曾文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004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耐高压环火可调点火棒装置
- 下一篇:一种无低压骨架型笔式点火线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