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多个空腔的拼装式筒体内模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00489.2 | 申请日: | 2008-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290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发明(设计)人: | 张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颖 |
主分类号: | E04C1/00 | 分类号: | E04C1/00;E04B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0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空腔 拼装 体内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般建筑物构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目前建筑工程领域,大跨度、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越来越多,为了减小结构自重和增强混凝土的保温、隔音、减震效果,需要在混凝土里面放置一些轻质填充材料。用填充材料来代替部分混凝土基本不会影响结构的受力性能,但是可以大大减轻结构的自重。
目前国内申请的相关专利已有数种,其中有用水泥制品、金属材料、橡胶塑料制品生产的带一个空腔的空心管,也有用轻质材料加工而成的实心内模,它们在施工过程中各有优缺点。当内模尺寸较大时,仅一个空腔的空心管强度较低容易碎裂;而实心内模则造价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多个空腔的拼装式筒体内模,它带有多个空腔,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在腔体内带横向或纵向加强肋的构件拼装组合成为一个内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以轻质多孔材料为原材料,通过模具生产出带横向或纵向加强肋的构件单元,每个单元由内模管壁和加强肋构成。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构件拼装组成一筒体内模。在相邻构件单元的内模管壁或加强肋上对应位置处分别设有凸块和凹槽,通过凸块与凹槽的相互结合实现构件单元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自重小、省原料,具有一定强度和刚度,生产工艺简单,能满足大尺寸筒体内模的施工要求。本实用新型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和适用性。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构件单元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构件单元拼装面大样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两个构件单元上下组合大样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相邻两个构件单元相互吻合连接大样图。
图中:1.管壁、2.加强肋、3.横向加强肋、4.纵向加强肋、5.凸块、6.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按照以下方式实现:
1、本实用新型由几个(至少两个以上)构件单元相互拼装而成;每个构件单元由内模管壁(1)和加强肋(2)构成,相邻构件单元之间具有相互吻合的平面。
2、按照设计要求的断面和纵向尺寸,以轻质多孔材料为原材料,通过模具生产出带横向或纵向加强肋的构件单元。轻质多孔材料可以是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聚氯乙烯泡沫塑料、聚氨酯泡沫塑料等材料。
3、每个构件单元内的加强肋由横向加强肋(3)与纵向加强肋(4)组成,通过加强肋,将内模管壁内空间分隔成多个空腔。
4、加强肋的目的是增强内模的整体刚度和强度,实现外力的内部传递。每个构件单元内至少有一道加强肋,当筒体内模一个方向水平尺寸小≤200mm时,可以只设一种加强肋。为了很好地受力,相邻两个构件单元内加强肋的位置必须要上下对齐。
5、将几个(至少两个以上)构件单元上、下拼装组合成一筒体内模。在相邻构件单元的相互吻合平面上对应位置处分别设有凸块(5)和凹槽(6),通过凸块与凹槽的相互咬合实现构件单元的连接。凸块与凹槽的布置方向既可以顺着填充管的管壁(1)或加强肋(2)方向,也可以垂直于填充管的管壁或加强肋方向;凸块与凹槽的设置长度既可以沿着管壁或加强肋全长布置,也可以在局部范围内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颖,未经张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004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吸收式制冷机芯的PTC加热装置
- 下一篇:注水泵机组润滑油管线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