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磁力变矩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00987.7 | 申请日: | 2008-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837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新广 |
主分类号: | H02K51/00 | 分类号: | H02K5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9北京市海淀区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力 变矩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矩器,特别是一种磁力变矩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液力变矩器变矩平稳、但效率很低,能量损耗大;现有的机械变矩器效率比现有的液力变矩器高,但仍嫌低,而且结构复杂、磨损厉害、变矩时有冲击和振动发生、寿命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磁力变矩器,目的是克服现有变矩器的缺陷,简化结构,提高效率。
本实用新型按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如图1、图2示,在功率输入轴1的右端同轴联接圆盘2,在圆盘2上固结数块组合永磁体12,设置沿轴向组合的圆筒3,在其内圆制首尾相接的波浪形组合永磁槽4,永磁体12插入永磁槽4内但离开永磁槽4的槽壁一间隙,且使永磁体12与永磁槽4的槽壁同性极相对,永磁体12因永磁槽4的斥力悬浮于永磁槽4内;传动轴5与圆筒3的右端和磁性传动轮7的左端同轴联接,安装时,使传动轴5与轴1同轴,传动轴5上固套磁轴承内圈11,磁轴承外圈10固定在机架6上,传动轴5就被磁轴承沿径向悬浮支承,且可以沿轴向移动;磁性传动盘8与功率输出轴9同轴联接,磁性传动盘8的上端面离开间隙置于传动轮7的下方,使磁性传动轮7的母线与磁性传动盘8上端面的径向平行,同时使磁性传动盘8的轴线与磁性传动轮7的轴线垂直。磁轴承、磁性传动轮7、磁性传动盘8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下文详叙。
所述磁性传动轮7和磁性传动盘8结构如下述:
图3为图1中传动轮7和传动盘8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传动轮7的侧视图。在圆盘7-1的外圆均匀固结若干块永磁体7-2,永磁体7-2的端面与圆盘7-1齐平,其径向面为圆弧面,弧面与圆盘7-1同轴,永磁体7-2沿径向充磁,所有永磁体7-2外弧面极性相同;在圆盘8-1上端面同轴固定沿轴向充磁的永磁圆盘8-2,永磁圆盘8-2的端面与永磁体7-2外弧面同极性隔间隙相对,永磁体7-2外弧面的母线与永磁圆盘8-2的半径平行。当圆盘7-1带着永磁体7-2转动时,与永磁圆盘8-2产生磁斥力作用,永磁体7-2对永磁圆盘8-2切向磁斥力,驱转永磁圆盘8-2及圆盘8-1。这种传动副的优点是当圆盘7-1带着永磁体7-2沿永磁圆盘8-2或圆盘8-1的径向移动时,除空气阻力外再无阻力。
图5为图1中传动轮7和传动盘8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传动盘8的俯视图。在圆盘8-3的上端面均匀固结若干块永磁体8-4,永磁体8-4的长方向沿圆盘8-3的径向,永磁体8-4沿圆盘8-3的轴向充磁,所有永磁体8-4的上端极性相同;在圆盘7-3的外圆固套径向充磁的永磁圈7-4,永磁圈7-4的母线与圆盘8-3的径向平行,永磁圈7-4的外圆与永磁体8-4的上端隔间隙同极性平行相对。当圆盘7-3带着永磁圈7-4转动时,与永磁体8-4产生磁斥力作用,永磁圈7-4对永磁体8-4切向磁斥力,驱转永磁体8-4及圆盘8-3。这种传动副的优点是当圆盘7-3带着永磁圈7-4沿永磁体8-4的长方向或圆盘8-3的径向移动时,除空气阻力外再无阻力。
图7为图1中传动轮7和传动盘8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传动轮7的侧视图。传动轮7-5用软磁材料制成齿轮状,齿顶面为柱形圆弧面;传动盘8仍由圆盘8-1上固定沿轴向充磁的永磁圆盘8-2组成;传动轮7-5齿顶面的母线与圆盘8-1或永磁圆盘8-2的径向隔间隙平行相对。当传动轮7-5转动时,与永磁圆盘8-2产生磁引力作用,传动轮7-5对永磁盘8-2切向磁引力,驱转永磁盘8-2及圆盘8-1。当传动轮7-5沿圆盘8-1或永磁盘8-2的径向移动时,磁阻力很小。
图9为图1中传动轮7和传动盘8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传动盘8的俯视图。传动盘8-5用软磁材料制成齿盘状,齿顶面为平面;传动轮7仍由圆盘7-3的外圆固套径向充磁的永磁圈7-4组成;永磁圈7-4的母线与传动盘8-5的半径隔间隙平行相对。当圆盘7-3带着永磁圈7-4转动时,与传动盘8-5产生磁引力作用,永磁圈7-4对传动盘8-5的切向磁引力,驱转传动盘8-5。当圆盘7-3带着永磁圈7-4沿传动盘8-5径向移动时,磁阻力很小。
所述磁性传动轮7和磁性传动盘8还可以有其它结构。
所述的磁轴承结构如下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新广,未经刘新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009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百叶窗或类似物及其驱动单元
- 下一篇:基板的分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