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摄影器材固定架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01484.1 | 申请日: | 2008-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581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05 |
发明(设计)人: | 翟永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翟永华 |
主分类号: | G03B17/56 | 分类号: | G03B17/56;F16M11/3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国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摄影 器材 固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摄影器材固定架,特别是指一种胸前背式的摄影固定架。
背景技术
一般摄影器材的固定架,即是现有的摄影三脚架,如图10所示,该三脚架的结构,是在一转向座50的正下方设有一导杆60,而在导杆60上又设一活动座80;上述的转向座50下方平均向外扩张枢设有三支可伸缩的支脚架70,该三根支脚架70于中段位置又分别以一撑杆71与导杆60上的滑座80相枢接。
使用时,将三根伸缩的支脚架70拉伸到底,然后向外撑开,受到撑杆71与转向座50的撑抵,使支脚架70得以三点决定一平面的方式支撑于地面,再利用转向座50调整上方的摄影器材(图中未示)予以拍摄。
但上述摄影三脚架的基本架构无论再如何的改良,始终具有如下的缺点无法改善:
可伸缩的支脚架一般具有三或四节的伸缩管,虽然是各家厂商可以将其设计到伸缩自如,但受到站立使用时必需具有的高度,故支脚架展开后管件长度为固定的长度,也就是必需具有一定的重量,因此现有的脚架重量过重,是许多人不常携带的主因;顶多使用更轻且坚固的合金材,但多半价格仍昂贵,使用者不多,是现有的另一缺点。
现有的三脚架将三根支脚架展开时,为了求得其平衡度,其实在地面是占有很大的面积,因而在人群较多,或地面凹凸不平的地点是仍然无法使用三脚架的,故其使用的场合即受到很多的限制;即使是将三根支脚架以未全展开的方式,而以略张开小角度勉强使用时,则常会受到倾斜的地形因素,或风吹,或不当的略为触碰即会失去重心而倾倒,使得摄影器材受创,是现有三脚架的另一个缺点。
现有三脚架收折后为沉重的长形体,携带不易;而展开后常要略为弯腰调整摄影器材,故使用时较为疲累;若三脚架展开后要略移动至他处时,整个搬移也是十分不便,收合再移也是麻烦,这就是现有三脚架一直无法广为使用的主因,因此户外使用三脚架是如此的不便,但又如此的必需,实在是消费者的两难,一直无法有效的突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摄影器材固定架,其设计一种具两根较短的支脚架撑于腰间皮带处,再配合一背带环是即可完全“挂置”于胸前,如此使用者可以更轻便的方式直接携带架体与摄影器材,如此才能解决现有的三脚架所生的诸项缺点,即是本实用新型固定架之特征所在。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可以用下列的方式来达成:
本实用新型包含有:一可组接摄影器材的转向座;二支脚架,是分别枢设于转向座的下方偏一侧;二夹具,分别固设于二支脚架的末端,该二夹具的夹口是朝下;至少一背带,其一端头是扣固设于转向座上,另一端头则可以扣固于任一支脚架或上。
使用时,以二支脚架分别以夹具的夹口是夹扣于使用者的皮带上,而背带恰绕于背部,使固定架受背带及两夹具的扣夹而稳固置于使用者的胸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提供的摄影器材固定架,能使固定架可以随使用者的移动而移动,不但结构轻,且具有移动及操作方便等多项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收合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展开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实施例图;
图4是使用本实用新型时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于导杆与滑座相对位置结构图1;
图6是本实用新型于导杆与滑座相对位置结构图2;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夹具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脚架与夹具间的角度说明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之脚架与夹具和身体间的相关位置图;
图10是现有三脚架结构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转向座 20导杆
200螺纹 201止档螺帽
21支脚架 22支脚架
23滑座 24撑杆
25撑杆 30夹具
300夹具 31夹口
40背带 41端头
42端头 50转向座
60导杆 70支脚架
71撑杆 80滑座
90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翟永华,未经翟永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014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