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的贴撕膜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02358.8 | 申请日: | 2008-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910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玉梅 |
主分类号: | B32B38/10 | 分类号: | B32B38/10;B08B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恒康 |
地址: | 中国台湾***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贴撕膜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贴撕膜机,具体在说,是一种在控面板基板表面同步达成自动撕离离型膜、剥除残余胶,以及清洁触控面板基板表面的改进的贴撕膜机。
背景技术
触控面板基板主要应用于电子产品的信息显示,触控面板基板所显示的信息能够提供使用者以其手指或触控笔直接进行点选,因此对于电子产品制造厂商而言,如何在触控面板基板表面进行离型膜的自动撕离,残余胶的剥除,甚至如何清洁触控面板基板表面等作业,成为一项重要课题。现在一般使用的胶膜结构,其胶膜背面为光滑设计,胶膜表面则涂抹胶状物。目前一般厂商采用的胶膜处理作业是先将胶膜裁切成预定面积,再由人工操作将其贴覆于一触控面板基板表面以完成贴膜,以后将该胶膜撕去,即将触控面板基板表面的离型膜撕离,残余胶剥除,以及对触控面板基板表面进行清洁。
目前一般使用的胶膜结构必须利用人工进行贴膜、撕膜等操作,却易因施工人员技术纯熟与否及经验不一等原因而导致施工不精准,从而造成施工品质无法稳定,加上人工操作会形成昂贵工资,故此种常用的胶膜结构,仍有不足而有改进的必要。
因此已知的人工方法进行贴撕膜操作存在着上述种种不便和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贴撕膜机,使得在升降滚轮维持下压于每一触控面板基板表面的每一处,以便胶膜在每一触控面板基板表面同步达成贴膜与撕膜等动作,从而满足自动撕离离型膜,剥除残余胶,以及清洁触控面板基板表面的要求。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改进的贴撕膜机,包括胶膜,夹轮组,升降滚轮和输送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胶膜的一端绕设于一卷收端滚轮,另一端绕设于一固定端滚轮;所述夹轮组位于所述卷收端滚轮与所述固定端滚轮之间,且所述夹轮组夹挤所述胶膜的第一夹轮及第二夹轮;所述升降滚轮压覆在所述胶膜的背面,且位于所述夹轮组与所述第二滚轮之间;所述输送平台设有载体,所述载体与所述升降滚轮相互接触,且所述载体表面放置一触控面板基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改进的贴撕膜机,其中所述胶膜表面涂有胶状物。
前述的改进的贴撕膜机,其中所述卷收端滚轮与所述夹轮组之间设有第一滚轮。
前述的改进的贴撕膜机,其中所述固定端滚轮与所述夹轮组之间设有第二滚轮。
由此,当实施时,胶膜表面可于每一触控面板基板表面的每一处,能够同步完成着胶与离胶的自动化一体化作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
1.能自动化地同步完成着胶与离胶的一体化作业。
2.施工质量高和操作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胶膜表面与触控面板基板表面初步接触的作动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胶膜表面与触控面板基板表面接触后的作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胶膜表面与触控面板基板表面接触完成的作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胶膜表面与触控面板基板表面接触完成后的作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玉梅,未经王玉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023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