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壶柄、壶嘴内藏式茶壶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03128.3 | 申请日: | 2008-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581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曾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剑波 |
主分类号: | A47G19/14 | 分类号: | A47G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长龙 |
地址: | 510000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永***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壶柄 内藏 茶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盛装茶水的容器,具体地说,是一种内藏式茶壶。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茶壶,其壶柄和壶嘴多为外置式,即在壶体之外。这种结构,虽然有利于倒茶,但是茶壶也容易侧翻,造成意外的烫伤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缺点,提出了一种内藏式茶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该内藏式茶壶,由壶体和置于该壶体上的壶盖组成,壶体具有一用于储存茶叶或者茶水的储藏室,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的壶体的壶壁有一开口,壶柄置于该开口内;壶嘴置于壶壁上。
所述的壶体和壶盖均为立方结构。壶体有一向上的敞口,构成壶体;壶盖有一向下的敞口,使之能扣于壶体上。
在所述的壶体和壶盖的外表面分别设有若干凸起。这些凸起具有水珠的形状,给人以美的享受。
使用时,只须握住内藏于壶体的壶柄,就可以使茶水从壶嘴上倒出来,并不影响正常的饮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壶柄和壶嘴内藏于壶体内,使用者也不会由于触碰到壶柄和壶嘴而发生意外的侧翻,造成意外的烫伤。2.将壶盖盖住壶体后,本实用新型的外表面从整体上看,呈突出的水珠状,给人以美的感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壶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壶盖的外表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储藏室;2.壶壁;3.壶柄;4.开口;5.壶嘴;6.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内藏式茶壶,由壶体和置于该壶体上的壶盖组成,壶体(图1为壶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的壶壁2有一开口4,壶柄3置于该开口4内;壶嘴5置于壶壁2上。储藏室1用于储存茶叶或者茶水。
上述的壶体和壶盖均为立方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的壶体和壶盖的外表面有若干凸起6,凸起6具有水珠的形状。壶盖的凸起与壶体的凸起图案类似,并相互衔接成一个整体。
将壶盖盖住壶体后,本实用新型的外表面从整体上看,呈突出的水珠状,给使用者以品茶的联想。使用者打开壶盖,握住置于开口4内的壶柄3,将壶体稍微倾斜,即可从壶嘴5倾倒出茶水。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内藏式茶壶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剑波,未经曾剑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031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消除用户间干扰的方法
- 下一篇:可拆缷的箍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