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蹄片式鼓煞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03607.5 | 申请日: | 2008-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326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发明(设计)人: | 张菀菁;吴逸民;郭士毅;汪国芳;郭荣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51/22 | 分类号: | F16D51/22;F16D65/09;F16D65/18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宋义兴 |
地址: | 台湾省新竹县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蹄片式鼓煞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煞车机构,尤指一种适用于机动车辆、具有双蹄片的鼓煞机构。
背景技术
在机车系统中,引擎是产生动力的机件,煞车机构则是控制动力产生的装置。由于机车远较汽车煞车力量轻,故一般多使用机械式的鼓型煞车。
参考图1,其绘示习知鼓煞机构分解图。习知鼓煞机构是在煞车盘(或称煞车底板)1内套设相对称的二煞车蹄片2、3,每一煞车蹄片皆具有一平面端4与一环凹部5。煞车凸轮轴6的凸轮部7包括有位于相对侧的二抵接平面8、及衔接二抵接平面8的二侧面9(二者在图中皆仅示出其中之一)。
二煞车蹄片2、3的平面端4因挂设于其间的拉力弹簧10的施力而分别抵接于煞车凸轮轴6的二抵接平面8,亦即在无煞车状态下,二煞车蹄片2、3受拉力弹簧10的拉力而同时紧压煞车凸轮轴6。环凹部5是可枢转地套接于煞车盘1上的定位销12。
煞车凸轮轴6另一端套固于一煞车臂11,因此进行煞车时,是先藉由煞车臂11的力量驱动煞车凸轮轴6转动。当煞车凸轮轴6转动,其凸轮部7也同时改变抵顶二煞车蹄片2、3的位置,并将二煞车蹄片2、3向外顶出,而二煞车蹄片2、3将以定位销12为枢轴而转动。当煞车蹄片2、3向外扩张至抵紧轮胎总成的煞车毂内壁(图未示)时,二者间的摩擦阻力将使轮胎转动速度降低,故可达到煞车的目的。
参考图2与图3,其分别绘示习知煞车机构在未煞车状态与煞车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其中为求图面简洁,已将拉力弹簧省略。比较二图可明显看出,其中一煞车蹄片2的扩张方向如箭头P1所示会相同于车转方向A,但另一煞车蹄片3的扩张方向则会相反,如箭头P2所示。与车转方向A同向扩张的煞车蹄片2相对而言有较强的制动能力,称为前引煞车蹄片(leading shoe);另一反向扩张的煞车蹄片3则称为后拖煞车蹄片(trailing shoe),制动能力较差。
上述另一煞车蹄片制动力较差的缺失已为此领域技术人士所共知,也有不同的解决方式被提出。本案发明人长年致力于此领域相关研究,同样在积极地寻求鼓型煞车机构的改进,经不断研究及试验终获致一种提升制动能力的双蹄片式鼓煞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蹄片式鼓煞机构,使二蹄片的扩张方向皆与车转方向同向,共同构成双前引煞车蹄片,提高煞车制动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特征,以为了解决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双蹄片式鼓煞机构包括一煞车盘、一第一凸轮轴、一第二凸轮轴、一第一蹄片、一第二蹄片、一拉力构件、及一连动杆件。
上述第一凸轮轴包括有一第一穿置端与一第一凸轮端,第二凸轮轴包括有一第二穿置端与一第二凸轮端,且第一凸轮轴与第二凸轮轴各以第一穿置端及第二穿置端可转动地穿设于煞车盘。第一凸轮端包括有一第一枢接面与一第一驱动面,第二凸轮端包括有一第二枢接面与一第二驱动面。
上述第一蹄片包括有一第一蹄片枢接端面与一第一从动端面。第一蹄片枢接端面枢接于第二枢接面,第一从动端面则接触抵顶于第一驱动面。第二蹄片包括有一第二蹄片枢接端面与一第二从动端面,第二蹄片枢接端面枢接于第一枢接面,第二从动端面则接触抵顶于第二驱动面。
拉力构件连接于第一蹄片与第二蹄片之间,以提供一预拉力于第一蹄片与第二蹄片。连动杆件是可动地连接于第一凸轮轴与第二凸轮轴之间,用以传递来自第一凸轮轴的煞车驱动力至第二凸轮轴,使第二凸轮轴与第一凸轮轴同向转动。
藉由上述机构,当第二凸轮轴与第一凸轮轴同向转动,分别将第一蹄片与第二蹄片向外顶推至接触煞车毂,达到二煞车蹄片皆为前引制动蹄片的功效,因此可提升煞车制动力量。
上述第一枢接面与第二枢接面可为凸环面,第一蹄片枢接端面与第二蹄片枢接端面则可为凹环面。第一驱动面与第二驱动面至少其一可为一平面;第一从动端面与第二从动端面至少其一也可为平面。
上述连动杆件可偏心枢接于第一凸轮轴与第二凸轮轴。第一凸轮轴与第二凸轮轴的轴向面可分别延设有一L型延伸体,且连动杆件可为一C型杆,二L型延伸体的转折脚相向延伸而出。C型杆两端分别枢接于二转折脚,以同向传动第二凸轮轴与第一凸轮轴。
上述拉力构件包括二弹簧,并连勾抵于第一蹄片与第二蹄片。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二蹄片的扩张方向皆与车转方向同向,共同构成双前引煞车蹄片,提高了煞车制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习知鼓煞机构分解图;
图2是习知煞车机构在未煞车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习知煞车机构在煞车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鼓煞机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036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