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走线槽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03610.7 | 申请日: | 2008-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320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赵燕;刘宇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04 | 分类号: | H02G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尚志峰;吴孟秋 |
地址: | 518057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走线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或通信领域的机械结构,具体是指一种走线槽。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通讯产品的高速发展,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设备对集成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单板集成性的增强使得单板上的尾纤数量随之增多。传统走线槽仅提供一种尾纤走线通道,尾纤经此直接走出,通常为槽体加绕纤柱加盖板形式。例如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CN2735615Y公报公开了一种传统走线槽,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走线架和盖板,走线架包括一块底板和一块侧板,侧板内侧的上部带有多个相互分离的绕线柱,盖板和底板通过连接装置相连,盖板可以绕连接装置转动,并可以往下旋转,该走线槽对于容量扩展情况考虑较多的是初始设计时即提供足够走线空间而较少结合结构件的改造来实现。
此外,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CN 2862596Y公报公开了这样一种走线槽,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该走线槽包括一槽体和至少一个绕线支架,槽体包括上侧入线口、下侧出线口和左右侧出线口,每个绕线支架分别活动连接在槽体的上侧入线口上。其通过增加或减少绕纤柱的数量、控制其不同的位置以及改造槽体的入出口来实现分流和扩容的需求。这种设计的应用需要考虑整个走线槽占用空间,而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尾纤的顺利走线及满足容量扩展需求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走线槽,其在能够保证有限空间内尾纤顺利走线的同时能够实现尾纤的分流从而扩大走线容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走线槽,包括具有多个安装孔的槽体、以及至少一个绕纤柱,所述槽体通过所述安装孔固定连接在结构件上,所述绕纤柱呈中间带有隔开的三层结构,通过所述安装孔经由所述槽体固定连接在所述结构件上。
在上述走线槽中,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于将所述槽体固定连接在所述结构件上。
在上述走线槽中,所述槽体为钣金折弯而成,呈长方体槽形结构,前端开口。
在上述走线槽中,所述槽体的局部具有切口。
在上述走线槽中,所述绕纤柱的前端为弧形与长方形组合外观,第一层有弧形过渡,第二层和第三层为直线槽空间。
在上述走线槽中,所述绕纤柱为塑胶开模件。
在上述走线槽中,所述固定件为钣金折弯而成,成直角状,一侧开有光孔,一侧接有与所述槽体固定连接的固定连接件。
在上述走线槽中,所述固定连接件为涨铆螺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走线槽的绕纤柱的三层结构使得尾纤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层空间进行走线解决了一定数量尾纤的扩容,第一层的弧线设计保证尾纤进入时不被划伤,同时前端的弧形与长方形组合外观能够替代传统的走线盖板遮掩尾纤实现安装美观性并节省了结构成本,而走线槽的长方体槽形外观将绕纤柱包围,从而达到了尾纤的固定以及安装完成后整体外观性的统一。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传统走线槽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能够实现分流的走线槽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走线槽应用尾纤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绕纤柱应用尾纤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走线槽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走线槽装配后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7是本实用新型绕纤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3是本实用新型走线槽应用尾纤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绕纤柱应用尾纤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走线槽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走线槽装配后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绕纤柱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走线槽包括:槽体1、绕纤柱2和固定件3。
槽体1为钣金折弯而成,成长方体槽形结构,前端开口,局部为保证走线空间及操作方便留有切口,另有多处安装孔;
绕纤柱2为塑胶开模件,中间带有隔开的三层结构,其前端为弧形与长方形组合外观,第一层有弧形过渡,二层和三层为简单的直线槽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036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装载机动臂的限位装置
- 下一篇:插秧机液压提升过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