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下埋设的冷热交换管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03613.0 | 申请日: | 2008-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913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25 |
发明(设计)人: | 尹衍樑 | 申请(专利权)人: | 润弘精密工程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10 | 分类号: | F28D7/10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小琴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10***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 埋设 冷热 交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地下埋设的冷热交换管;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关于 一种结合热交换模块的冷热交换管,利用地底温度与外界温度的差异与待利用 装置进行热交换,以达到节能环保的目标。
背景技术
地表和地壳各点的温度是不均匀的,据研究显示取决于以下因素:岩浆的 侵入、喷出和冷却过程(内部热源),太阳辐射的各种周期性变化(外部热源), 气候、地下水活动和人为因素,以及地表和地壳物质的结构及其热物理参数。 一般认为地壳的热状态受内部热源和外部热源的双重制约一内部热源是稳态 的,而外部热源则是变化的。
太阳辐射源对地球表面温度影响的程度各不相同。一般将太阳辐射对地壳 加热所影响的深度作为一个分界面,称的为恒温层。恒温层以上为变温层,以 下则为增温层,增温层的平均地温梯度为每公里向下增加摄氏30度,各地恒温 层深度和温度则需根据钻孔长期观测结果来测定。依据统计数据,各地恒温层 的深度及其温度值并不相同,且明显地与各地区所处的纬度相关,例如中国已 测得的恒温层深度在15~30公尺之间,温度则介于10~23℃。就实际应用面来 看,不论是汲取井水或于地下室储物皆有此种原理的应用—由于地下温度变化 不大,冬季时井水的温度相较地表为高,在地下室贮存蔬果可以防冻;夏季时 井水的温度相较地表为低,在地下室贮存蔬果则可以防腐—形成「冬暖夏凉」 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埋设的冷热交换管,供与建筑结 构配合使用,利用地底温度及外界温度的差异与待利用装置进行热交换,以达 到节能环保的目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埋设的冷热交换管,冷热交换管 具有本体及热交换模块,热交换模块与供水系统可热传导地相连,可预热部分 供水管路以节省加热供水管路内用水所需使用的能源。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埋设的冷热交换管,冷热交换管 具有本体及热交换模块,热交换模块与具高热传导性的管线相连,可增加建筑 结构调节温度的机能。
本实用新型地下埋设的冷热交换管包含本体及热交换模块。本体具有管壁 且部分埋设于地表下,管壁内则具有封闭空间。热交换模块包含液态材料、热 分流隔离层以及热交换装置。其中,热分流隔离层设置容纳于封闭空间中并与 管壁具有固定的相对位置,且热分流隔离层区隔封闭空间形成热交换管道及回 流管道彼此首尾连通;液态材料设置容纳于封闭空间内,并可于热交换管道及 回流管道间循环流动而与本体进行热交换。
在较佳实施方式中,热交换装置设置于本体上方,且热交换模块进一步具 有压缩泵,供循环热交换管道内的液态材料与热交换装置进行热交换后,经回 流管道回流至热交换管道。此外,热分流隔离层较佳包含热分流循环管,且热 分流循环管具有内管壁及外管壁包覆围绕内管壁形成位于内管壁与外管壁间的 真空层,其中外管壁与管壁形成热交换管道,且热交换管道与热交换装置可热 传导地相连。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地下埋设的冷热交换管,供与建筑结构配合使用, 利用地底温度及外界温度的差异与待利用装置进行热交换,可达到节能环保的 目标。该冷热交换管具有本体及热交换模块,热交换模块与供水系统可热传导 地相连,可预热部分供水管路以节省加热供水管路内用水所需使用的能源。并 且热交换模块与具高热传导性的管线相连,可增加建筑结构调节温度的机能。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地下埋设的冷热交换管的一较佳实施例;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地下埋设的冷热交换管的一较佳实施例
图3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地下埋设的冷热交换管的一较佳实施例;
图3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地下埋设的冷热交换管的一较佳实施例;
图3c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地下埋设的冷热交换管的另一较佳实施例。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0 地表
200 建筑结构
300 本体
310 管壁
311 椎状物
320 封闭空间
400 热交换模块
410 压缩泵
500 液态材料
600 热分流隔离层
601 热交换管道
602 回流管道
610 热分流循环管
611 内管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润弘精密工程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润弘精密工程事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036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保温轻质外墙板
- 下一篇:一种反向挤压成形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