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远程烹饪食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03614.5 | 申请日: | 2008-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586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尹衍樑 | 申请(专利权)人: | 润弘精密工程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7/00 | 分类号: | A47J37/00;A47J2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小琴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10***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远程 烹饪 食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远程烹饪食品装置;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烹饪装置,可自远程激活以加热与烹调食品。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有越来越多种类的烹饪装置问世以方便人们料理食材,如微波炉、烤箱、电饭锅、电磁炉、电子锅、蒸锅等,皆脱离不了人们日常生活、饮食的使用范畴。
然而,由于现代人惯于忙碌的生活步调,在时间的运用上往往分秒必争;并且在经过一整天的疲累后,也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神准备与料理食材。在信息化社会追求效率与生活品质的共同远景下,仍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与可能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远程烹饪食品装置,可自远程激活加热与烹调食品,以追求时间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远程烹饪食品装置,兼具有冷藏保鲜与多种食品烹调模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远程烹饪食品装置,具有远程讯号激活装置,方便使用者于返家前预先设定与激活不同烹调模式对食材进行料理。
本实用新型的远程烹饪食品装置包含外壳体、冷藏模块、第一供热源及远程讯号激活装置。外壳体其内设置有前盖及腔体,腔体具有开口部、第一侧壁及底面。其中,底面自开口部的底端向外壳体的背侧延伸而与第一侧壁相连,前盖供密封腔体并与开口部的侧缘可开启地相连。冷藏模块设置于第一侧壁与外壳体间,供维持腔体于一低温状态;第一供热源设置于腔体与外壳体间,可加热腔体自低温状态升温至一高温状态;远程讯号激活装置供接收远程的激活讯号,并分别与冷藏模块及第一供热源讯号相连,其中远程讯号激活装置于接收激活讯号后,关闭冷藏模块并激活第一供热源加热腔体使其升温至高温状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远程烹饪食品装置,可自远程激活加热与烹调食品,达到追求时间利用效率的最大化,该装置兼具有冷藏保鲜与多种食品烹调模式,并具有远程讯号激活装置,方便使用者于返家前预先设定与激活不同烹调模式对食材进行料理。
附图说明
图1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远程烹饪食品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
图1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远程烹饪食品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
图2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远程烹饪食品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
图2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远程烹饪食品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
图2c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远程烹饪食品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
图2d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远程烹饪食品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0 远程烹饪食品装置
200 外壳体
300 前盖
400 腔体
410 开口部
420 底面
430 第一侧壁
440 第二侧壁
450 第三侧壁
460 顶面
500 冷藏模块
510 冷媒单元
520 冷热交换管
600 第一供热源
610 微波装置
700 第二供热源
710 电热组件
800 第三供热源
810 储水装置
820 蒸盘
830 控制阀
900 远程讯号激活装置
910 激活讯号
920 讯号接收器
930 讯号发射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远程烹饪食品装置,供使用者预先加热一食材并进行烹调。本实用新型的远程烹饪食品装置较佳可自远程激活加热与烹调食品,以追求时间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在较佳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远程烹饪食品装置具有远程讯号激活装置,方便使用者于返家前预先设定并激活不同烹调模式对食材进行料理。本实用新型的远程烹饪食品装置较佳应用于如家用住宅与别墅等。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远程烹饪食品装置亦可应用于宿舍、饭店及旅馆等。
本实用新型的远程烹饪食品装置,较佳兼具有冷藏保鲜与多种食品烹调模式。如图1a的较佳实施例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远程烹饪食品装置100具有外壳体200、前盖300、腔体400及远程讯号激活装置900。在此较佳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远程烹饪食品装置同时设置有冷藏模块与不同种类的供热源,并可透过远程讯号激活装置900接收来自远程的讯号,以方便使用者进行食材的加热与料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润弘精密工程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润弘精密工程事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036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酶解提取山茱萸多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