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对焦镜头机座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03711.4 | 申请日: | 2008-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672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詹哲琦;纪中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晶照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7/09 | 分类号: | G02B7/09;G02B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挥;祁建国 |
地址: | 中国香***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对焦 镜头 机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镜头机座,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侦测电路的自动对焦镜头机座。
背景技术
由于工商竞争已到了分秒必争的时代,而移动电话能随时随地提供便捷的通话服务,且具有携带方便、保密性高等优点,也因此成了现代人不论在工作上或是生活上所不可或缺的伙伴。各相关业者无不加快移动电话的推陈出新,以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并由各种附加功能如内建微型摄影机等功能,以增加移动电话的附加价值。
目前,现有移动电话的微型摄影机,其镜头机座大多具备有自动对焦的功能,让使用者于拍照时无须自行调整焦距,参见中国台湾专利M 284812号,为一种现有的具侦测电路的自动对焦摄影机座,其包含一安装座、一马达、一对焦装置、一主动组件、一被动组件以及一侦测电路。其中马达、对焦装置以及侦测电路设置于安装座上,主动组件为导电材料件,马达的一端枢接导电转轴,主动组件设置于导电转轴上且沿着导电转轴作轴向移动。侦测电路包含一第一导电组件以及一第二导电组件,第一导电组件接触马达的一端,当马达带动主动组件移动到一预设位置时,让主动组件接触第二导电组件,造成侦测电路的导通,此时装设于移动电话中的控制电路会将对焦装置位置定义为原点,当马达带动主动组件远离第二导电组件,此时侦测电路呈断路状态,且被动组件受到主动组件的推抵而枢转,进而带动对焦装置移动,此时控制电路可根据先前所定义的原点来计算对焦装置的位移距离。
由于现有的自动对焦镜头机座,其马达的机壳为导电材质,马达的机壳是用以作为让侦测电路导通的导体,以完成自动对焦的动作。然而并非每一种马达的机壳均为导电材质,并非每一种马达均可作为让该侦测电路导通的导体,所以在马达的使用种类上必须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自动对焦镜头机座,其使得马达在使用的种类上更具有弹性,一样能完成自动对焦的工作。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对焦镜头机座,包括:一主电路板,该主电路板上设有侦测电路;一壳体,该壳体固定于该主电路板上;一镜头承座,该镜头承座活动地安装于该壳体内;一马达,该马达固设于该壳体内;一托架,该托架为导电材料件,该托架固设于该壳体内;一转轴,该转轴为导电材料件,该转轴穿设于该托架且两端分别枢设于该马达以及该托架;二个弹片,该二弹片为导电材料件,其中一该弹片固定于该托架上,而另一该弹片则固设于该壳体内且与该托架之间具有一段距离,该二弹片与该侦测电路作电性连接;以及一传动件,该传动件为导电材料件,该传动件连接于该转轴且沿着该转轴作轴向移动,该传动件抵触该镜头承座的外侧,且接触其中一该弹片而造成该侦测电路的导通。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当该传动件与该弹片抵触时,该托架为该二弹片之间的导体,当该二弹片电性导通时,该侦测电路亦导通,以进行自动对焦的动作,由于该侦测电路的导通并非必要由马达作为导体,所以马达在使用的种类上更具有弹性,一样能完成自动对焦的动作。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对焦镜头机座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对焦镜头机座的立体分解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对焦镜头机座的立体分解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传动件的动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传动件的另一动作状态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 主电路板
11 影像感测电路
12 侦测电路
13 马达驱动电路
14 接点
2 壳体
21 上盖
211 穿孔
212 第一卡扣部
22 下盖
221 穿孔
222 第二卡扣部
223 导柱
224 弹片安装部
3 镜头承座
31 通孔
311 螺纹
32 第一突块
321 第一凸点
33 第二突块
331 第二凸点
34 容置空间
35 限位件
4 马达
41 针脚
5 接口电路板
51 接点
52 贯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晶照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晶照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037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以太网光纤收发器
- 下一篇:发条式网球弹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