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安全帽帽箍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03846.0 | 申请日: | 2008-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355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26 |
发明(设计)人: | 蒋旭日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耐特塑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2B3/04 | 分类号: | A42B3/04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南方商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建平 |
地址: | 318050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帽帽箍,是一种可以自由装拆,可自由调节帽箍大小并锁定的,适合于不同头型佩戴的,伸缩自如的安全帽帽箍,属于劳保安全产品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安全帽,其帽箍和帽圈是一整体的结构,当人们使用安全帽时,由于各人的头型大小有所不一样,为了适合于某一头型大小的需要,就要对帽箍进行调节,使整个帽圈大小能适合于某一种头型相吻合,使帽圈能紧贴着头部四周不易松动,也更加有利于人生安全,目前整体式帽箍大小的调节方式主要有直插式结构、按钮式结构和旋钮式结构三种,均采用后帽箍锁紧结构方式,上述三种调节方式存在许多缺陷,直插式结构虽然结构简单但极易损坏,很快就会使帽箍和帽圈报废,更换整个帽箍和帽圈浪费极大,目前的按钮式和旋钮式结构这二种调节方式,虽然不易损坏,调节使用也比较方便,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这二种结构的自锁性能很差,遇到一定力时帽箍和帽圈很容易松动,对安全不利,要更换整个帽箍,浪费也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安全帽帽箍,采用旋钮式行星齿轮传动和内齿条传动移动结构,具有高的自锁性能和不易松动的特点,来实现调节帽箍和帽圈大小,佩戴更加舒适,使用更加方便安全可靠的目的,解决了现有安全帽帽箍极易损坏和调节自锁性能很差的问题,克服了更换整个帽箍浪费也较大的缺陷。
安全帽帽箍,是由:齿条式帽箍联接带一(1)、齿条式帽箍联接带二(2)、帽箍上外壳(3)、传动齿轮盘(4)、行星齿轮(5)、帽箍下外壳(6)、帽箍旋钮(7)顺序联接组成,帽箍中设置有齿条式帽箍联接带一(1)、齿条式帽箍联接带二(2)、帽箍上外壳(3)、传动齿轮盘(4)、行星齿轮(5)、帽箍下外壳(6)、帽箍旋钮(7),传动齿轮盘(4)安装于帽箍上外壳(3)中,行星齿轮(5)安装于传动齿轮盘(4)和帽箍上外壳(3)所形成的腔体中,帽箍旋钮(7)安装于传动齿轮盘(4)和行星齿轮(5)所对应的轴孔中,齿条式帽箍联接带一(1)和齿条式帽箍联接带二(2)安装于帽箍上外壳(3)的腹腔中,齿条式帽箍联接带一(1)和齿条式帽箍联接带二(2)的齿条和传动齿轮盘(4)上的齿轮相啮合,帽箍下外壳(6)与帽箍上外壳(3)联接固定,帽箍上外壳(3)与帽箍下外壳(6)将齿条式帽箍联接带一(1)和齿条式帽箍联接带二(2)定位于帽箍上外壳(3)和帽箍下外壳(6)所形成的腔体中。
齿条式帽箍联接带一(1)为扁条状带式结构,一端设置有帽箍连接扣一(11)和帽箍定位销(12),帽箍连接扣一(11)与帽圈上的帽箍连接孔相联接,帽箍定位销(12)与帽圈上的帽箍定位销孔相联接,另一端设置有一长腰形的孔,长腰形孔的一边为光滑的结构,另一边为齿条结构,和传动齿轮盘(4)上的齿轮相啮合,齿条式帽箍联接带一(1)安装于帽箍上外壳(3)与帽箍下外壳(6)之间,传动齿轮盘(4)上的齿轮安装于齿条式帽箍联接带一(1)的长腰形孔中,齿条式帽箍联接带一(1)和齿条式帽箍联接带二(2)二者之间成上下叠式布置安装,安装方向和运动方向均为相向结构形式。
齿条式帽箍联接带二(2)为扁条状带式结构,一端设置有帽箍连接扣二(21)和帽箍定位销,帽箍连接扣二(21)与帽圈上的帽箍连接孔相联接,帽箍定位销与帽圈上的帽箍定位销孔相联接,齿条式帽箍联接带二(2)上的帽箍定位销和齿条式帽箍联接带一(1)上的帽箍定位销(12)结构相同,设置的位置也对应相同,齿条式帽箍联接带二(2)的另一端设置有一长腰形的孔,长腰形孔的一边为光滑的结构,另一边为齿条结构,和传动齿轮盘(4)上的齿轮相啮合,齿条式帽箍联接带一(1)和齿条式帽箍联接带二(2)安装后,齿条式帽箍联接带二(2)上的长腰形孔齿条的位置和齿条式帽箍联接带一(1)上的长腰形孔齿条的位置是上下相对的,二个齿条都和传动齿轮盘(4)上的齿轮相啮合,齿条式帽箍联接带二(2)安装于帽箍上外壳(3)与帽箍下外壳(6)之间,传动齿轮盘(4)上的齿轮安装于齿条式帽箍联接带二(2)的长腰形孔中,齿条式帽箍联接带二(2)和齿条式帽箍联接带一(1)二者之间成上下叠式布置安装,安装方向和运动方向均为相向结构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耐特塑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耐特塑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038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