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线清疤铲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03941.0 | 申请日: | 2008-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871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芦彦冬;芦彦辉;李加河;李嘉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芦彦冬 |
主分类号: | B08B9/027 | 分类号: | B08B9/027 |
代理公司: |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米万泽 |
地址: | 163714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线 清疤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理工具,尤其适用于化工生产聚合管线内侧疤块清理的一种管线清疤铲。
背景技术:
聚合釜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体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在聚合釜内发生的聚合反应。反应后的聚合物悬浮物从聚合釜溢流口经过输送管线流入终止罐。受反应时间及反应转化率的影响,一部分单体在聚合釜中没有充分反应,在管线中输送时会继续反应,这样,飞溅浆液重新生成的聚合物黏附在管线内壁。随着生产时间的增加,管线内壁新生的聚合物越来越厚,越来越硬,这就形成坚韧的疤块。这些疤块由于受外力振动的影响会脱落而堵塞聚合釜出料,造成聚合釜停车。在处理疤块过程中,由于没有专用工具,管线中的疤块清理很困难,又会延长聚合釜停车时间,对继续开车造成困难。目前,操作人员常用铁管或角钢来清理,但是这些工具笨重,使用起来费力,效率又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非专业清疤工具使用费力、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管线清疤铲,该管线清疤铲具有制做简单、操作省力、效率高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管线清疤铲包括铲体、铲柄,铲体断面为与管线内径相吻合的圆弧,且其端部为尖刃,铲柄一端与铲体连接,另一端带有活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管线清疤铲由于采取上述方案,铲体断面为与管线内径相吻合的圆弧,可以使铲体很好地与管线内壁吻合,实现清疤彻底、不留余疤的目的;铲体前端为尖刃,可以使清理省力,降低操作工人劳动强度;通过铲柄后端带有活接,可以根据需清理的管线长度不同增加或缩短铲柄长度,组装快捷,操作方便。所以,该管线清疤铲的应用,可以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附图1中沿A-A的剖视图;
图中1-铲体,2-铲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结合图2所示,一种管线清疤铲,包括铲体1、铲柄2,铲体1断面呈圆弧状且与所需清理的管线内径相吻合,疤块清理时可以增加有效接触面积,保证清疤时不留残余,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铲体1前端为尖刃,保证清疤时省力,降低工人劳动强度。通过铲柄2后端带有活接,可以根据需清理的管线长度不同增加或缩短铲柄长度,组装快捷,操作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芦彦冬,未经芦彦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039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