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探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03988.7 | 申请日: | 2008-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824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赖孟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湘铧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16 | 分类号: | H01R43/16;H01M2/2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探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探针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于电子装置中,用以电性接触电池,使用状态仅目视到完整端子件具有较吸引消费者外观,另藉分离固定件与端子件能轻易置换其内弹簧,增加使用寿命的探针结构。
背景技术
当将电池安装于电子装置中时,例如笔记型电脑、移动电话等电子装置,为使电性接触良好,将电子装置中用以电性接触电池电极的端子做成具有弹性的探针,是一种理想的方法。
此外,尚有一些笔记型电脑是采用机身分离组合式的设计,一些非必要周边装置是设置于下机身,而必要的处理单元、记忆单元、显示器、输出/入单元皆是设置于上机身,当使用者在短期间携带笔记型电脑时,会拆离上机身以便于携带,在定位使用更多的功能时才会组合上、下机身,其中上、下机身组合的电性连接之处(电讯以及电能的传输)也可以采用探针的接触方式。
现有习知的弹性探针,可如中国台湾专利第M249022号所示,其是将探针端子穿置于套筒底座内并受弹簧顶掣,当前这类技术中用以限制探针端子不脱离套筒底座的盛行方法,请参阅图1所示,是现有习知技术的探针结构结合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的弹性探针2a,是在探针端子4a伸入套筒底座6a中之后,将套筒底座6a上部开口边缘向内弯折,使套筒底座6a上部开口较探针端子4a下缘小,因此限制探针端子4a不会脱离套筒底座6a,并使探针端子4a受套筒底座6a中的弹簧8a向上顶掣。
此种方法固然简单好用,然而,从外部是会看到套筒底座6a的开口边缘,并且直接目视到两个元件-套筒底座6a、探针端子4a,容易令消费者感到较不美观,进一步影响弹性探针2a所在电子装置的产品价值,另外上述的弹性探针2a使用久时,其内的该弹簧8a会产生弹性疲乏,而该弹性探针2a亦以焊接或铆接的方式结合于一印刷电路板10a上,而难以将该弹性探针2a整个置换,亦无法将该筒底座6a的开口开启,而将该弹簧8a置换,而增加了使用者维修的费用。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探针结构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是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的探针结构,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探针结构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的利用于电子装置中,用以电性接触电池的探针结构,能改进一般现有的探针结构,以改善上述问题,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探针结构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的探针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提供一种利用于电子装置中用以电性接触电池的探针结构,且具有较吸引消费者的外观,并能更换其内的弹簧,可以增加使用寿命,非常适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探针结构,其包含:一端子件,是自该端子件的一底部沿一延伸方向,而开设一凹槽,该凹槽开设至一抵顶面,且在该凹槽邻近该底部的内壁设有一螺纹段;一固定件,具有一螺合部及一轴孔,该螺合部螺合于该螺纹段,该轴孔沿该延伸方向贯通该固定件;一支撑轴件,具有一轴部及一卡固部,该轴部是可移动地贯穿于该轴孔,该卡固部设置于该轴部的一端,并位于该套筒部内;以及一弹性元件,是沿该延伸方向设置于该套筒部内,且该弹性元件的一端接触该凹槽的该抵顶面。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可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探针结构,其中所述的端子件的一顶面是与一电池的电极电性接触。
前述的探针结构,其设置于一电子装置中,且当该电子装置与另一电子装置结合时,该端子件的顶面是与所述另一电子装置的电极电性接触。
前述的探针结构,其中所述的支撑轴件的另一端铆接于一基座。
前述的探针结构,其中所述的基座为一印刷电路板。
前述的探针结构,其中所述的基座的侧边延伸一接脚。
前述的探针结构,其中所述的固定件包含设置于该螺合部底部的一螺帽部,该螺帽部的底部为一多边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铧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湘铧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039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