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散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04550.0 | 申请日: | 2008-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827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25 |
发明(设计)人: | 林健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健二 |
主分类号: | B60H1/26 | 分类号: | B60H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车用散热装置,尤指在车体内设置具风扇的导气管的散热装置,且导气管穿出排压阀并将热空气导引向外排出,使车内形成负压状态,便可利用车体既有的空调通风口将车外冷空气吸入车内,进而达到提升车内降温效果的目的。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型态的改变与车辆的大量普及,车辆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然而车辆停放在户外时,通常需长时间曝晒在阳光下,此时,因车内为密闭状态,便会导致车内温度上升,当车辆曝晒在阳光下一小时,则车辆前、后挡风玻璃温度可达80℃,而车辆前挡与后挡处可达到72℃~75℃,座椅下方温度则可达60℃,车内温度过高除了导致乘客需先开启门、窗,并等待车内热空气对流排出,才能进入车内乘坐外,当乘客进入车内时也会因高温产生不舒适的感觉。
再者,如在车内放置有易燃物品(如打火机、松香油等)、瓶罐或饮料时,将容易产生爆裂、变形或变质等情形,除可能造成音响、仪表板、座椅或椅垫等车内装潢损坏外,如人们饮用变质的饮料,则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且仪表板、芳香剂、塑料与木质装潢等内装结构在高温时,也会产生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如甲苯、乙苯、癸醛、十二烷等)与甲醛,当人体吸入此超出安全浓度的有机化合物时,便会对人体产生伤害,若车辆长期处在高温环境,其车内所装设的装置或组件将会降低使用寿命。
此外,当人们上车欲驶离停车地点时,因车内温度高在室外温度,导致车内空调装置开启时会增加空调系统的负荷,且需花费长时间才可将车内温度降低,不仅导致车辆油耗增加且会损耗空调装置,倘若在停放车辆时将车窗开启有缝隙,虽可使车内空气流通、温度降低,然而车辆却有失窃的可能,若遭遇天气快速变化并出现降雨时,车窗缝隙又会出现有漏雨的缺陷,导致此一方法势必无法实际使用。
故,本案申请人曾以汽车降温方法与装置提出中国台湾省专利申请,申请案号第96126419号,所述的发明专利是利用汽车降温装置,将车内空间的热空气进行排出的车体外,而使车内空间形成负压状态,再利用负压使车外较大压力的冷空气,通过车体通风口吸入车内空间,达到车体内、外压力平衡且可降低车内温度,并将汽车降温装置的第一风扇,装设在车体的通风部内侧,为可将车内空间的热空气经过通风部排出车外,但因第一风扇另侧连设有导气管,经由行李厢穿过座以后方空隙,再延伸入车内空间,会因导气管的长度或路径而影响第一风扇抽风效率,略有美中不足,即为本实用新型申请人所亟欲改善的方向所在。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太阳能降温装置的问题与缺陷,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并针对本案实用新型设计人先前提出的发明专利案,做还进一步的研发、创设与改进。
本实用新型设计人有鉴于上述的问题与缺陷,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与考虑,并以从事在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与修改,才设计出此种具良好降温效果的车用散热装置的新型专利诞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散热装置,用以克服上述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车用散热装置,所述的车内具有供车内、车外空气流通的排压阀,与设定外循环状态使车内、车外空气流通的空调通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装置包括:在所述的压阀内侧设有将车内空间热空气排出到车外而形成负压状态的导气管,并在所述的导气管内设有将一侧空气抽入并往另侧排出的风扇。
其次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种方案在于,提供一种车用散热装置,所述的车内是设有分隔车内空间与行李厢的座椅,且行李厢内设有贯通至车体外的排压阀,并在车体前侧设有设定为外循环状态并吸入车外冷空气的空调通风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散热装置设置在车内空间与行李厢之间,其包括:导引车内空间的热空气至行李厢内的导气管,而所述的导气管一侧为由行李厢通过座椅后方间隙穿入至车内空间内,且导气管另侧为穿出行李厢侧壁的排压阀外,并在所述的导气管内设有抽取热空气以供车内空间形成负压状态的风扇。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首先车体内部的散热装置为设有导气管,并在导气管内部装设有风扇,则可利用风扇将车内热空气通过导气管导引,并以导气管穿出排压阀外而将热空气予以排出车外,使车内形成负压状态,再利用负压状态使设定为外循环的空调通风口将车外冷空气吸入车内,因车外冷空气吸入后,需经一段时间循环才可混合产生降温,使得导气管内的风扇所抽取的车内空气,可携带较多热能进而达到提升降温效果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健二,未经林健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045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泵融霜制冷循环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可折叠收纳的购物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