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散热模块的平面显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04610.9 | 申请日: | 2008-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675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圣伟;赖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信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 | 分类号: | G02F1/133;H05K7/20;G09F9/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颖玲;张瑾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南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散热 模块 平面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显示装置,尤指一种具有散热模块的平面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现有的阴极射线管(CRT)显示装置已逐步被平面显示装置(例如液晶显示(LCD)装置或电浆显示装置)所取代,其中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轻、薄等诸多优点,且已被大量且广泛地应用于笔记型计算机、手机、个人数码助理器、数码相机及家用电视,甚至应用于户外大型广告牌。
液晶显示装置是借助内部的发光组件及电流控制晶体管开关来产生影像效果;然而,发光组件或晶体管运作时都会产生热量,这些热量往往容易导致显示装置过热,而大幅度地缩短其正常使用寿命。特别是当显示装置的尺寸趋向大尺寸后,发光组件或晶体管所产生的热量势必更加可观,相对地也使其使用寿命面临更严厉的考验。
公知的显示装置,主要包括显示器及连接于显示器的背板,此背板大都由金属等导、散热性良好的材料制成,并通过导热贴片与显示器的发热组件相互贴附接触以达成热传导;另在背板上开设有多数个散热孔,借以利用显示装置内、外部的温差效应,而使内部的高温气体与外部的低温气体通过这些散热孔以热对流方式进行热交换。因此,随着大尺寸显示装置日渐转化为主流产品的同时,前述的显示装置的散热方案已不能满足阶段性需求;另外,显示器的发热组件相当繁多,若以导热贴片进行逐一粘贴时,不仅有导热贴片的材料成本,更需要人工的组装成本,使得整体的造价不易有效地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成本低廉的具有散热模块的平面显示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中具有散热模块的平面显示装置包括平面显示器、散热模块及风扇,该平面显示器包括显示模块及背光模块,该背光模块设于该显示模块的背后方;该散热模块包括背板及散热板,该背板封合连接于该显示模块背后方,并在该背光模块与该背板之间形成有散热空间,该散热板设于该散热空间中;另在该背板上开设有连通该散热空间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散热孔及通孔;该风扇对应于该通孔连接在该背板上。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散热模块的平面显示装置,其包括:平面显示器;散热模块,包括背板及散热板,该背板封合连接于该平面显示器背后方,该平面显示器背面直接与散热板相互接触,并在该平面显示器与该背板之间形成有散热空间,该散热板设于该散热空间中;另在该背板上开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散热孔及通孔,这些散热孔及该通孔与散热空间相通;以及风扇,对应于该通孔连接在该背板上。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借助于散热模块及风扇,能将背光模块及内部电子发热组件所产生的废热排出,以维持显示装置的运作效能;本实用新型借助于散热模块及风扇的成本较为低廉,可有效降低显示装置的总体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平面显示装置的正视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平面显示装置的后视立体图;
图3为图2中所示本实用新型沿A-A线的局部剖视放大图;
图4为图3中所示部分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平面显示装置的局部剖视放大图,其剖切位置、方向与图2中所示的部切位置、方向一致;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发光组件、散热板及背板组合后的剖视示意图,该图中所示的发光组件为冷阴极灯管;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发光组件、散热板及背板组合后的剖视示意图,该图中所示的发光组件为发光二极管;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平面显示装置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平面显示器
10 显示模块
11 显示面板 12 框架
20 背光模块
21 发光组件
211 冷阴极灯管 212 发光二极管
213 基板
22 扩散板
30 散热模块
31 背板
311 散热孔 312 通孔
313 斜板
32 散热板
321 散热片 322 通风槽道
323 散热槽 324 连接臂
33 散热空间
40 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信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信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046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