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显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05608.3 | 申请日: | 2008-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830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周嘉峰;黄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亿光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13/00 | 分类号: | G09F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挥;祁建国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白光发光二极管装置。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ed Diode,LED)是一种半导体组件,在施加正向电压时,可借助电致发光效应而发出单色、不连续的光线。随着半导体材料的化学组成不同,发光二极管可发出近紫外线、可见光、或红外线等各种波长范围的光线。
早期发光二极管多运用于指示灯、显示板等显示装置。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展,目前已发展出多种高亮度、高质量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同时,白光发光二极管装置也被广泛地运用于显示、照明以及其它相关领域中。
相比于传统光源,白光发光二极管装置具有低耗能、效率高、寿命长、不易破损等优点,因此白光发光二极管装置被认为是21世纪的新型光源,可望取代如白炽灯和荧光灯等传统光源,而成为主要的显示/照明装置。因此,相关领域需要一种光线均匀、成本低廉的白光发光二极管装置,以适应显示以及照明领域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不仅制造成本低,而且可以发出均匀白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含基板、反射盖、发光二极管芯片、封胶物质及荧光贴片。反射盖位于基板上,并具有至少一裸空字段贯穿其中。发光二极管芯片位于上述的裸空字段中,并固着于基板上,以发出一第一色光。封胶物质填充于裸空字段中。荧光贴片覆盖上述的裸空字段,以受部分的第一色光激发而产生一第二色光。上述的第一色光与第二色光互为互补色。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发出的光线均匀且成本低廉,能够适应相关技术领域的需求。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正视图;
图2为图1的显示装置沿着2-2线段的剖面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显示装置 110:基板
120:发光二极管芯片 130:封胶物质
140:反射盖 150:荧光贴片
161:焊线 163:焊垫
170:裸空字段 172:开口
180:油墨层
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叙述更加详细与清楚,可参考下列的图示及各种实施例,图标中相同的号码代表相同的组件。另一方面,公知电路组件并未描述于实施例中,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限制。
目前,制作白光发光二极管装置主要可运用两种技术。第一种为芯片直接封装技术(chip on board,COB),其将发光二极管芯片直接粘着/固着于基板上,接着进行导线连接,其后在裸空字段内灌满荧光粉胶料,即可发出白光。第二种为表面粘着型技术(surface mounting device,SMD),其将发光二极管固着于基板上,接着进行导线连接,再于裸空字段内灌满扩散胶料,即可发出白光。
上述两种技术相比之下,COB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单价远低于SMD发光二极管,因此,对于字段数目较多的产品而言,需要运用较多数目的芯片,而使得SMD发光二极管较不具竞争性。然而,当运用COB芯片时,必须在整个裸空字段内填满荧光粉胶料,所耗费的荧光粉体成本也非常高;再有,荧光粉在胶料中的分布不易控制,容易产生色度不均的问题。有鉴于上述两种方式各有其缺失,需要一种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不仅制造成本低,而且可以发出均匀白光。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的正视图,而图2为图1的显示装置100沿着2-2线段的剖面图。一种显示装置100,包含基板110、反射盖140、发光二极管芯片120、封胶物质130及荧光贴片150。反射盖140位于基板110上,并具有至少一裸空字段170贯穿其中。发光二极管芯片120位于上述的裸空字段170中,并固着于基板110上,以发出一第一色光。封胶物质130填充于裸空字段170中。荧光贴片150覆盖上述的裸空字段170,以受部分的第一色光激发而产生一第二色光。上述的第一色光与第二色光互为互补色。
应了解到,上述的互补色一词应解释为:在光学系统中的某两种特定颜色,其在等量混合后将呈现白色。举例来说,在叠加型的原色系统中(例如:RGB色彩系统),蓝色光与黄色光将互为互补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亿光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亿光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056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背板材料
- 下一篇:冶金烟气脱硫吸收塔安装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