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固定栓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05617.2 | 申请日: | 2008-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322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发明(设计)人: | 林茂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品固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5/00 | 分类号: | F16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月玲;武玉琴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栓,尤指一种能使固定栓与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之间方便对位,稳固固定并具有缓冲作用,可达到较佳的固定效果。
背景技术
如,根据中国台湾新型专利证号M304883号的实用新型,请参照图1所示,提出一种“固定栓结构”,该固定栓结构100包括:一扣体110及一钩体120。该扣体110具有一头部112、一连接部114、一卡扣部116、及一镂空区118,其中该头部112顶面中央具有一通孔119,贯通至该镂空区118。该钩体120具有一帽盖122、一销部124、及一钩部126。该扣体110及该钩体120相对卡扣,该钩体120下端的钩部126插置于该扣体110的通孔119,并定位于镂空区118以形成卡扣。
请参照图2至图3所示,其中该固定栓结构100用以将一散热器200的第一孔槽210扣接于一电路板300的第一孔槽310上,该帽盖122下端压设该散热器200,该头部112固定于散热器200及电路板300之间,卡扣部116上端顶抵于电路板300。
但,散热器200与该扣体110之间容易产生滑移,使得该散热器200的第一孔槽210难以与该扣体110的通孔119对位,造成该固定栓结构不易将散热器200扣接于电路板300上。
因此,由上可知上述现有固定栓结构100在使用上,显然具有不便与缺陷存在,而可待加以改善。
于是,本实用新型设计人有感上述缺陷的可改善之处,因此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栓,其能使固定栓与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之间方便对位,稳固固定并具有缓冲作用,可达到较佳的固定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固定栓,包括:一扣体,该扣体具有一头部,该头部向上形成一凸缘,该头部向下延伸一连接部,该连接部的下端具有一卡扣部,该卡扣部具有一镂空区,该凸缘的顶面中央具有一通孔,贯通至该镂空区;以及一钩体,该钩体具有一帽盖,该帽盖延伸一销部,该销部的下端具有一钩部;其中该扣体及该钩体相对卡扣,该钩体的下端的钩部插置于该扣体的通孔,并固定于该镂空区以形成该固定栓。该固定栓将一第一基板扣接于一第二基板,该帽盖的下端抵靠于该第一基板,该头部固定于该第一基板及该第二基板之间,该卡扣部的上端抵靠于该第二基板,其中该第一基板具有一第一孔槽,该第一孔槽与该凸缘相对,提供该凸缘对位于该第一孔槽,该第二基板具有一第二孔槽,该第二孔槽提供该扣体穿越,提供该扣体卡固于该第二基板之中。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栓利用该凸缘对位于该第一孔槽,使得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利用固定栓固接时不易滑移,同时,也使得该第一基板的第一孔槽与该扣体的通孔容易对位,提供该固定栓易于将该第一基板扣接于该第二基板上。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附图,然而所附附图仅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固定栓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现有固定栓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
图3为现有固定栓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栓的平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
【主要元件附图标记说明】
〔现有〕
固定栓结构100
扣体110
头部112
连接部114
卡扣部116
镂空区118
通孔119
钩体120
帽盖122
销部124
钩部126
散热器200
第一孔槽210
电路板300
第一孔槽310
〔本实用新型〕
固定栓400
扣体410
头部412
凸缘413
连接部414
卡扣部416
镂空区418
通孔419
钩体420
帽盖422
销部424
钩部426
第一基板500
第一孔槽510
第二基板600
第二孔槽610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品固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品固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056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