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滑动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05713.7 | 申请日: | 2008-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100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林锡埼 | 申请(专利权)人: | 圜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5/24 | 分类号: | H01H15/24;H01H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动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关结构,特别涉及一种滑动开关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小型电气产品用来电性控制的滑动开关,为避免占用电气产品的电子线路过多的空间位置,都是采扁平状的矩形体设计,并利用侧边推移方式方便操控滑动开关,而在目前所使用的滑动开关,如:中国台湾证书号第M300861号滑动开关新型专利案,是在2006年3月20日提呈新型专利的申请,申请案号第95204560号,并公告在2006年11月11日的中国台湾专利公报,请参阅图6所示,是现有滑动开关的立体分解图,其包括:
绝缘本体A,在纵长端设有侧壁A1,内部并装设有固定端子组B,固定端子组B均具有抵触面B1,以及固定端子组B上方组设有滑动件C,而滑动件C上是固设有动端子C1,使动端子C1可随滑动件运动,且动端子C1在中心部C11两侧,分别设有多个连接部C12,并在连接部C12的活动侧设有接触部C13,且在滑动件C上方的绝缘本体A外部,为罩覆有金属盖体D,在金属盖体D的主体D1沿纵向向下设置固持部D2,且固持部D2与绝缘本体A外侧壁相扣持,而绝缘本体A外侧壁设有斜面A2,并利用斜面A2与金属盖体D的固持部D2间形成间隙,但在实际使用时,仍存在诸多的缺失,如:
(1)动端子C1两侧所延伸的多个连接部C12、接触部C13,为呈悬臂状,则在重多个次的滑动、推移后,易造成连接部C12、接触部C13的弹性疲乏,而产生翘起现象,并导致与固定端子组B间的电性接触不良。
(2)动端子C1两侧所延伸的多个连接部C12、接触部C13,在与固定端子组B的抵触面B1接触时,容易因接触部位多,而产生电气信号相互干扰的情况。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动开关,可以产生稳定电性接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滑动开关,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绝缘座体、滑动体以及盖体,其中:
所述的绝缘座体内部具有容置空间,且一侧贯穿外部形成开口,并在容置空间底部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接触端子;
所述的滑动体可活动地置于绝缘座体的容置空间内,在滑动体上方凸设有可伸出开口外的拨动杆,且滑动体下方凹设有收纳槽,并在收纳槽内设置有可随滑动体位移而弹性抵触于相邻接触端子表面的导通端子,而导通端子由两侧设有朝上方弯折的弹性翼部,并在两个弹性翼部之间形成两个相对式的抵持部;
所述的盖体是覆盖在绝缘座体的开口上方,并设有可供滑动体的拨动杆穿出的槽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形成良好的电性接触,可进行稳定信号传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滑动体位移动作的侧视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6是现有滑动开关的立体分解图。
附图标记说明:1-绝缘座体;11-容置空间;1312-焊接脚;111-开口;132-左侧端子;112-定位体;1321-接触面;12-扣体;1322-焊接脚;13-接触端子;133-右侧端子;131-中间端子;1331-接触面;1311-接触面;1332-焊接脚;2-滑动体;21-拨动杆;231-弹性翼部;22-收纳槽;232-抵持部;23-导通端子;3-盖体;31-槽孔;321-扣孔;32-侧板;33-弹性抵压部;4-电路板;41-定位孔;42-金属接点;A-绝缘本体;A1-侧壁;A2-斜面;B-固定端子组;B1-抵触面;C-滑动件;C1-动端子;C12-连接部;C11-中心部;C13-接触部;D-金属盖体;D1-主体;D2-固持部;E-滑动开关;E1-绝缘本体;E31-固持部;E2-滑动件;E32-固接脚;E3-金属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以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于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1~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侧视剖面图,由图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滑动开关为包括绝缘座体1、滑动体2以及盖体3所组成,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圜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圜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057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软金属超长深孔加工刀具
- 下一篇:一种具有预热功能的激光粉末烧结快速成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