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泥瓦成型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05817.8 | 申请日: | 2008-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143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胡根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根荣 |
主分类号: | B28B7/22 | 分类号: | B28B7/22;B28B7/40;B28B7/34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平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翟中平 |
地址: | 311100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泥 成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泥瓦成型模具,属水泥瓦成型模具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CN2492371Y、名称“水泥瓦成型模具”,由上模、塑料托盘、下模构成,上模为瓦的背面模,与液压系统连接,下模为瓦的表面模,固定在工作台上,工作状态时,塑料托盘置于下模中。其不足之处:一是由于成型模具无法有效地将水泥瓦成型过程中的水份和空气排出,所成型的水泥瓦瓦芯中不可避免地产生气穴,不仅瓦的密度低,而且瓦的强度低、易破损;二是水泥瓦的成型过程中需增加减水剂,成本高。
发明内容
设计目的:避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设计一种通过水泥瓦成型模具既能够大大地减少水泥瓦瓦芯气穴,又能够有效地提高水泥瓦密实度、强度和防止水泥瓦破损的水泥瓦成型模具。
设计方案:为了实现上述设计目的。1、水泥瓦上模的模面设计多个上下贯通的排液、排气孔,是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之一。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制作水泥瓦时,依靠的是由塑料模具(下模)和上模构成的水泥瓦成型模具,该模具的上模的模面和下模塑料模具间附有一层过滤布,该过滤布允许水份子和空气通过,也就是说,在制作水泥瓦的过程中,通过上模的合模挤压及振动,其过滤布能够将模腔中待成型的砼中的水份、空气强行过滤挤出(水泥、砂浆成份留住),并且通过位于上模模面的多个上下贯通的排液、排气孔排到模腔外,不仅使所成型的水泥瓦的的气穴含量大大地减少,而且使水泥瓦的密实度和强度大幅度的提高。2、排液、排气孔的孔径为1~12毫米的设计,是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之二。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最佳孔径为5~7毫米排液、排气孔的设计,既可以使水泥瓦的成型背面保持原样,又能在水泥瓦成型完成后,使挤出的水份自动从上模的孔中流出。其技术方案:水泥瓦成型模具,它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的上模的模面分布有多个上下贯通的排液、排气孔。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一是上模的模面分布有多个上下贯通的排液、排气孔,不仅有效地将水泥瓦成型过程中的水分、空气挤出且通过排液、排气孔排到水泥成型模具外,使水泥瓦在成形过程中可以减少水泥瓦凝固所需水份后多余水份的60%以上,所成型的水泥瓦中气穴残存量极大地减少,极大地提高了水泥瓦的密实度和抗折强度;二是水泥瓦成型过程中无需减水剂。
附图说明
图1是水泥瓦铸造成型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水泥瓦铸造成型模具上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是水泥瓦钢板成型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附图1和2。水泥瓦成型模具,它包括上模2、下模1及下模座4,其上、下模的制作为现有技术,下模可以为塑料模板或金属模板。所述的上模2铸造成型且上模2的模面分布有多个(几十个至几千个)贯通的排液、排气孔3(精密铸造成型或钻孔成型)。排液、排气孔的孔径为1、2、3、4、5、6、7、8、9、10、11、12毫米范围内任选且不局限于整数,还包括整数与整数之间的小数。排液、排气孔的孔径(直径)最佳为5~7毫米。上模2与下模1间构成的腔体为水泥瓦成型腔5。
实施例2:参照附图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水泥瓦成型模具的上模2采用钢板冲压成型,然后在其上钻出排液、排气孔3。
实施例3:参照附图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水泥瓦成型模具的上模2采用非金属材料加工成型。
需要理解到的是:上述实施例虽然对本实用新型作了比较详细的描述,但是这些描述,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思路进行文字描述,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的组合、省略或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根荣,未经胡根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058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