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脱毛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06647.5 | 申请日: | 2008-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033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桥口哲朗;村木健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45D26/00 | 分类号: | A45D26/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惠萍;孙敬国 |
地址: | 日本国大阪府***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毛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从肌肤拔除毛的脱毛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具备以夹住毛的状态相对于肌肤面移动来从肌肤拔除毛的拔除机构的脱毛装置。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0-151020号(以下称作“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为增大脱毛面积而具备多个脱毛爪(拔除机构)的脱毛装置。
对于上述那样的具有多个拔除机构的脱毛装置有如下这样一种要求,即,希望确保各拔除机构与肌肤面的接触面积,抑制脱毛效率的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满足上述希望而作,其目的在于,在为了增大脱毛面积而设置有多个拔除机构的脱毛装置中,提供一种可抑制脱毛效率下降的脱毛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脱毛装置,包括,以大致沿肌肤面设置的第1旋转轴为中心自转且具有夹持毛的夹持部的多个拔除机构,和使这些拔除机构以与肌肤面大致垂直的第2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驱动机构,其通过使上述夹持部相对于肌肤移动来从肌肤上拔除毛,上述多个拔除机构,在与肌肤面大致垂直的方向相互独立地升降。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多个拔除机构相互独立地升降(浮动),因此,通过各拔除机构浮动对应于肌肤面的凹凸形状的量,可以充分地确保有凹凸的肌肤面与各拔除机构接触的接触面积。由此,可在为了增大脱毛面积而设置有多个拔除机构的脱毛装置中,抑制脱毛效率的下降。
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中,上述多个拔除机构,不仅在与肌肤面大致垂直的方向相互独立地升降,而且还在沿肌肤面的方向相互独立地摇动。
采用该结构,多个拔除机构相互独立地摇动(摆动),因此,通过各拔除机构向适应于肌肤面的凹凸形状的方向摆动,可以更加充分地确保有凹凸的肌肤面与各拔除机构接触的接触面积。由此,可以充分地抑制脱毛面积的下降。
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中,上述驱动机构,包括,与驱动源连接的第1驱动传递机构,和与该第1驱动传递机构连接以把来自第1驱动传递机构的驱动力传递到各拔除机构的多组第2驱动传递机构,上述拔除机构及与该拔除机构对应的第2驱动传递机构构成单元化的脱毛单元,另外还设置有支撑上述脱毛单元及第1驱动传递机构的罩体,上述脱毛单元中设置有插销,上述罩体上设置有与插销卡合的长孔,通过插销在长孔内移动及转动,脱毛单元相对于罩体升降和摇动。
采用该结构,可以插销与长孔构成的这样简单的结构,使脱毛单元相对于罩体浮动及摆动。
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中,第1驱动传递机构具有相对于罩体在与肌肤面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自如的输出部,第2驱动传递机构具有与上述输出部挠性地卡合的输入部。
采用该结构,既可以切实地将驱动力从第1驱动传递机构传递到第2驱动传递机构,又可使脱毛单元相对于罩体浮动及摆动。
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中,上述输出部通过压靠机构被压向肌肤方向。
采用该结构,当有一个来自肌肤的适度压力施加于拔除机构时,可以抵御压靠机构的压靠力,使脱毛单元向沉入罩体的方向移动,并且当上述压力解除时,可在压靠机构的压靠力作用下,使脱毛单元返回原来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中,上述拔除机构的周围设置有向肌肤面突出的套筒,该套筒的肌肤方向的端部与拔除机构的肌肤方向的顶部平齐,或者比该顶部稍稍接近肌肤方向。
采用该结构,由于套筒与拔除机构一起接触肌肤面,因此可防止由于相对于肌肤面旋转的拔除机构单独强烈地接触肌肤而导致该脱毛装置从肌肤弹开的不良情况。由此,可顺畅地进行脱毛处理。另外,由于可在脱毛处理时由套筒按压着肌肤面进行引推,因此可减轻从肌肤拔除毛时的刺痛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涉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脱毛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脱毛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脱毛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沿图1中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沿图4中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图4所示的脱毛单元的拔除辊的立体图。
图7是用于说明脱毛装置的第1驱动传递机构的驱动传递方法的立体图。
图8是用于说明脱毛装置的第2驱动传递机构的驱动传递方法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通常状态下的脱毛单元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浮动状态下的脱毛单元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浮动状态下的脱毛单元的对应于图4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066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导光排档头
- 下一篇:一种便携组合立体微型音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