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的喇叭头的磁回装置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06876.7 | 申请日: | 2008-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727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发明(设计)人: | 蔡栋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栋梁 |
主分类号: | G10K9/12 | 分类号: | G10K9/12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恒康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喇叭 装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喇叭头的磁回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可发出高分贝警鸣声的改进的喇叭头的磁回装置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今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品质也不断提高,因此,对于上班工作或者是出外旅游常利用汽车作为代步工具,也已是人们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一般消费者购买新车时,厂商大多都会赠送防盗器,以防止爱车遭到宵小的盗窃,因此,消费者大多利用厂商所赠送的防盗器将自己的爱车上锁,以此提供安全的保障。倘若有宵小企图窃盗消费者的车辆时,一定会触发防盗器,而防盗器内的喇叭头就会产生高分贝的响亮声音,通过这种方式以打消宵小窃盗的举动,使得消费者的车辆得以安全无虑。
上述防盗器产生高分贝的声响,只要利用防盗器内喇叭头的磁回装置结构,当防盗器驱动后,喇叭头内的磁回装置即会高速上、下震动,再搭配与喇叭头相互衔接,即可发出高分贝的声音;然而,磁回装置在高速震动下会产生高温,此时,若无法有效散发高温,易导致喇叭头因高温而缩短寿命。
因此已知的喇叭头的磁回装置存在着上述种种不便和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容置盘体一体成型和开设散热孔洞达成双散热功效的改进的喇叭头的磁回装置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的改进的喇叭头的磁回装置结构。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种改进的喇叭头的磁回装置结构,包括一容置盘体,一磁性垫片和一金属垫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置盘体中间处向下凹设形成一凹部,并在所述凹部内至少开设一个以上的散热孔洞;
所述磁性垫片设置入所述容置盘体的凹部内;
所述金属垫片设置在所述磁性垫片的上端面,且封闭容置盘体凹部的端面。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的喇叭头的磁回装置结构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改进的喇叭头的磁回装置结构,其中所述磁性垫片产生磁场变化。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的喇叭头的磁回装置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容置盘体一体成型和开设散热孔洞具有双重散热功效。
2.改进的喇叭头的磁回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合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说明。
首先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合视图。如图所示,所述容置盘体11中间处向下凹设形成一凹部111,并在所述凹部内适当处至少开设一个以上的散热孔洞112。所述磁性垫片12设置入容置盘体11的凹部111内;所述磁性垫片12产生磁场变化。所述金属垫片13设置在磁性垫片12的上端面,且封闭容置盘体11的凹部111。
现请参阅图3和图4,它们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状态图。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磁回装置1与喇叭头2设置成相互衔接状态,即经通电后,所述磁回装置1内的磁性垫片12产生磁场的变化,此时,喇叭头2内的声音鼓膜21受到磁场变化的影响,使所述喇叭头2内的声音鼓膜21快速上、下震动,且发出高分贝的警鸣声,此时,所述磁回装置1内的磁性垫片12产生高温,若持续让高温滞留于磁回装置1内,易导致磁性垫片12因高温而发生消磁情形,而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容置盘体11略呈一U形体的方式,除了其散热面积大、厚度薄,再搭配容置盘体11上至少开设一个以上的散热孔洞112,可避免高温积压于所述容置盘体11内,并可通过散热孔洞112将高温由散热孔洞112迅速散发出外部,以此有效将磁回装置1内的高温散发出外部,使其达到最佳散热效果的目的。
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或变化。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组件符号说明
1 磁回装置
11 容置盘体
111 凹部
112 散热孔洞
12 磁性垫片
13 金属垫片
2 喇叭头
21 声音鼓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栋梁,未经蔡栋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068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