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型车用的差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07214.1 | 申请日: | 2008-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030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叶峻岷 | 申请(专利权)人: | 极湛企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48/12 | 分类号: | F16H48/1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长兴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型车 差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模型车有关,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模型车用的差速器。
背景技术
当模型车于车道上转弯时,若是位于车道内侧的车轮与位于车道外侧的车轮转速不同,将会让模型车的转弯相当困难。因此,通常会在模型车的动力传动系统中装设一差速器,使位于车道外侧的车轮转速大于位于车道内侧的车轮。
如图1所示的一种公知差速器(1),主要包含有一壳体(2),壳体(2)内部具有一容室(3),用以供二大斜齿轮(4a,4b)与二呈十字状连接的轴杆(5)容设,容室(3)的周壁具有四个呈十字状分布的定位槽(6),用以供各轴杆(5)的一端嵌卡,各轴杆(5)的两端则分别套设有一啮合该些大斜齿轮(4a,4b)的小斜齿轮(7),而各大斜齿轮(4a,4b)分别连接一输出轴(8a,8b)。由此,当引擎的动力传递至一主齿轮(9),可将一部分动力传递至相对连接的一输出轴(8a),另一部分动力则经其中一大斜齿轮(4a)与各小斜齿轮(7)而传递到另一大斜齿轮(4b),再传递至另一输出轴(8b),同时通过各大斜齿轮(4a,4b)与各小斜齿轮(7)的啮合传动,用以发挥差速效果。
然而,当模型车转弯时,因离心力的作用将造成位于车道内侧的后车轮悬空并空转,此时,悬空的后车轮与地面上的后车轮之间的差速比会超过原本的设定值,为了避免动力从空转的后车轮损耗掉,各轴杆(5)会产生偏摆,使得套设于各轴杆(5)两端的小斜齿轮(7)与各大斜齿轮(4a,4b)之间会紧紧地啮合。但是由于各轴杆(5)的一端是直接嵌卡于壳体(2)的其中一定位槽中(6),在各轴杆(5)移动时,各轴杆(5)的一端与各定位槽(6)之间会不断地产生摩擦,经过长久的使用下,各定位槽(6)会因磨损逐渐扩大,造成各轴杆(5)的一端无法稳固地嵌卡于各定位槽(6)中而会有松动的情形。如此一来,当模型车转弯时,各小斜齿轮(7)与各大斜齿轮(4a,4b)之间也就没有办法很确实地啮合,导致后车轮悬空后仍会继续空转,进而造成动力的耗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型车用的差速器,其可避免内部构件之间直接碰撞而造成磨损,同时让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模型车车轮于转弯时不会发生空转而避免造成动力的耗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型车用的差速器,包含有:
一壳体,内部具有一容室与四个由该容室的周壁凹陷形成的定位槽,该些定位槽以该壳体的轴心为中心而呈十字状分布,各该定位槽的截面形状概呈梯形,且各该定位槽宽度较小的一侧面至该壳体的轴心的距离大于各该定位槽宽度较大的一侧面至该壳体的轴心的距离;
四定位块,其形状分别与该些定位槽的形状相配合而可分别设于该壳体的该些定位槽中;
一对轴杆,呈十字状地相互连接,且各该轴杆的一端连接其中一该定位块;
二对第一斜齿轮,每一对第一斜齿轮套设于各该轴杆的两端;
一对第二斜齿轮,容设于该壳体的容室中,并分别与该些第一斜齿轮啮合;
一主齿轮,套设于该壳体;以及
二输出轴,其中一该输出轴穿过该主齿轮而与其中一该第二斜齿轮连接,另一该输出轴穿过该壳体而与另一该第二斜齿轮连接。
所述的模型车用的差速器,其中各该定位块具有一定位孔,各该轴杆的一端穿设于其中一该定位块的定位孔中。
所述的模型车用的差速器,其中各该定位块的一端呈弧状。
换言之,本实用新型的差速器包含有一壳体、四定位块、一对轴杆、二对第一斜齿轮、一对第二斜齿轮、一主齿轮与二输出轴。该壳体内部具有一容室与四个由该容室的周壁凹陷形成的定位槽,该些定位槽是以该壳体的轴心为中心而呈十字状分布,各该定位槽的截面形状概呈梯形,且各该定位槽宽度较小的一侧面至该壳体的轴心的距离大于各该定位槽宽度较大的一侧面至该壳体的轴心的距离;该些定位块的形状分别与该些定位槽的形状相配合而可分别设于该壳体的该些定位槽中;该些轴杆呈十字状地相互连接,且各该轴杆的一端连接其中一该定位块;每一对第一斜齿轮套设于各该轴杆的两端;该些第二斜齿轮容设于该壳体的容室中,并分别与该些第一斜齿轮啮合;该主齿轮套设于该壳体;其中一该输出轴穿过该主齿轮而与其中一该第二斜齿轮连接,另一该输出轴穿过该壳体而与另一该第二斜齿轮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极湛企业有限公司,未经极湛企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072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电机减震结构的打蜡机
- 下一篇:孕妇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