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重螺旋箍复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07889.6 | 申请日: | 2008-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033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尹衍樑 | 申请(专利权)人: | 润弘精密工程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5/06 | 分类号: | E04C5/06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小琴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市中***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重 螺旋 复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螺旋箍结构;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多重螺旋箍复合结构,藉组合不同尺寸的螺旋箍结构而形成。
背景技术
在一般的钢筋混凝土设计结构中,为加强结构耐震性,一般采用箍筋将钢筋与混凝土围束起来,以使钢筋与混凝土在受震过程中仍能有效结合,进而加强结构的耐震性。
在钢骨钢筋混凝土的设计中,多半以钢骨作为承重及抗拉抗剪的主要组件。之后在钢骨周围加设钢筋与箍筋,以分担钢骨受力,增加混凝土吸附力,并减少侧向受力时的共振。然而目前的钢骨钢筋混凝土设计中,钢筋部分的设计及应用方式较为单纯,不易满足实际设计及施工上的需求。此外,受限于螺旋箍筋的生产制造技术以及组装技术,在合理的设计下,单一螺旋箍筋所能提供的强度仍然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重螺旋箍复合结构,藉组合不同尺寸的螺旋箍结构而形成,以增加围束力并强化整体结构的刚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重螺旋箍复合结构,供作为灌浆成形结构体的骨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重螺旋箍复合结构,藉组合结构形成多重螺旋箍复合结构,以提升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多重螺旋箍复合结构包含中心螺箍层、中间层螺旋箍及外围螺箍层,其中外围螺箍层与中间层螺旋箍以及中心螺箍层分别具有复数第三间隙、第二间隙以及第一间隙。在较佳实施方式中,中间层螺旋箍沿轴向包围中心螺箍层,使中心螺箍层的一部分位于中间层螺旋箍之中;外围螺箍层则沿轴向包围中间层螺旋箍,使中心螺箍层与中间层螺旋箍位于外围螺箍层之中。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多重螺旋箍复合结构更包含有螺箍层固定器,螺箍层固定器具有第一承臂穿过第一间隙、第二间隙与第三间隙,且第一承臂分别与中心螺箍层、中间层螺旋箍及外围螺箍层固接,并固定三者间的间距。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重螺旋箍复合结构,藉组合不同尺寸的螺旋箍结构而形成,可增加围束力并强化整体结构的刚性,并可用于作为灌浆成形结构体的骨架。藉组合结构形成多重螺旋箍复合结构,可提升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多重螺旋箍复合结构的组合立体图。
图1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多重螺旋箍复合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c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多重螺旋箍复合结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0多重螺旋箍复合结构
200中心螺箍层
210第一间隙
300中间层螺旋箍
310第二间隙
400外围螺箍层
410第三间隙
500螺箍层固定器
510第一承臂
520第二承臂
600轴向
610轴向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重螺旋箍复合结构,藉组合不同尺寸的螺旋箍结构形成复合结构,以增加围束力并强化整体结构的刚性。本实用新型的多重螺旋箍复合结构较佳供作为灌浆成形结构体的骨架,以减少整体结构的钢筋用量并提升施工的效率。本实用新型的梁螺方箍复合结构较佳采用不同尺寸的螺旋箍与螺箍层,逐层套接组合以形成多重螺旋箍复合结构。
如图1a的较佳实施例所示,多重螺旋箍复合结构100包含中心螺箍层200、中间层螺旋箍300、外围螺箍层400以及螺箍层固定器500,其中中心螺箍层200,具有复数第一间隙210;同时,中间层螺旋箍300,沿轴向600包围中心螺箍层200,使中心螺箍层200的一部分位于中间层螺旋箍300之中,中间层螺旋箍300具有复数第二间隙310;外围螺箍层400,沿轴向600包围中间层螺旋箍300,使中心螺箍层200与中间层螺旋箍300位于外围螺箍层400之中,外围螺箍层400具有复数第三间隙410;以及螺箍层固定器500。
如图1a的较佳实施例所示,中心螺箍层200与中间层螺旋箍300及外围螺箍层400彼此共轴而具有一同心圆断面,其中这些螺旋箍皆由不中断的连续钢筋所构成,其种类包含但不限于竹节钢筋、压痕钢筋及光面钢筋。此外,中心螺箍层200与至少一中间层螺旋箍300及外围螺箍层400沿轴向600延设,且彼此平行不交错。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中心螺箍层200与至少一中间螺旋箍300及外围螺箍层400的延设方向亦可因应施工规范及不同的设计需求而做弹性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润弘精密工程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润弘精密工程事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078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中移动的半智能化电子眼
- 下一篇:热转印机滚轮快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