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帘机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07989.9 | 申请日: | 2008-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545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水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薪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15/20 | 分类号: | F24C1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帘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辅助排油烟机排烟的装置,尤指一种利用均匀的气帘原理,使烹饪时所产生的油烟得以导引至排油烟机,以达到全方位隔离油烟效果的气帘机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的厨房为使油烟排放,通常在炉具上方设有排油烟机,通过排油烟机将烹饪时产生的油烟吸取向外排放,由于排油烟机与炉具间存在相当的距离,因此,导致排油烟机的吸力无法有效发挥,使部份的油烟弥漫在厨房造成油烟污染,甚至吸入人体产生肺部的伤害。因此,如中国台湾省第218757号、美国第10/615982号及韩国第34912号等专利所公开的导烟机,是在炉具与排烟机之间提供向上气帘,以防止污染源向使用者方向及炉具侧向扩散,虽可达到辅助排油烟机排烟效果的目的,但其机械结构较复杂,成本因而无法降低。又如中国台湾省专利M261663号新型案,虽拥有相对简单的机械构造,但对于装置本身的气流流量是否均匀也关系着气帘的效果。再者,基于高物价时代的来临,其制造的成本也未见理想。因此,经申请人再加思索,并经不断研究,于是萌生改良,使辅助排油烟机排烟效果的装置的制造更为简易,成本更为低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气帘机结构,利用均匀的气帘原理,使烹饪时所产生的油烟得以导引至排油烟机,以达到全方位隔离油烟效果,且使其制造更为简易,成本更为低廉。
为了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帘机结构,包含有两固定座、置于所述两固定座内的两风扇机组及至少一导风管,其中,所述风扇机组是供产生气流,所述导风管则承接风扇机组所产生的气流,所述导风管是包含有供气流通过的通道部及出风部,其中的出风部为一字形的长孔,在所述一字形的长孔以适当的间隔,设有垂直的板体,以构成复数个供气流吹出的出风孔,通过所述板体所形成较长的风道,以及配合板体的整流,使气流由出风孔吹出时得以构成直线的片状,进而于出风孔垂直吹出形成一流量均匀的气帘,将所述导风管衔接组合后,置于炉具前缘,或以连接管衔接组合后,围绕在炉具的周围,以供导引烹饪时产生的油烟至排油烟机口,让排油烟机将烹饪的油烟顺利排出户外。
前述的气帘机结构,其中所述风扇机组是分别置于固定座内,在固定座一端设有一盖体,并在所述盖体的表面及侧边,分别设有网件,以构成空气的导入,另端则设有嵌置片,以供套插衔接于第一导风管。
前述的气帘机结构,其中所述风扇机组分别设有马达,使马达套固于环座,并于马达的轴心枢接叶片,环座的周缘设有复数的鳍片,使所述鳍片的前缘设为弯弧状,通过所述鳍片将叶片转动所产生的螺旋气流整流为直线气流以构成导引气流的作用。
前述的气帘机结构,其中所述导风管在内缘上方,设有两概呈L状且为相对方向排列的隔板,以构成一缺口,所述出风部则设有环绕的墙垣,在墙垣内设有间隔排列垂直的板体,以构成复数的出风孔,使出风部嵌置于导风管的缺口,通过板体所形成较长的风道,及配合板体的整流,使气流由出风部吹出时得以构成直线的片状。
前述的气帘机结构,其中所述出风部的出风孔,是呈适当角度的向内倾斜,使所吹出的气流集中于炉具方向。
前述的气帘机结构,其中所述连接管设为弯折的管体,在管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嵌置片,以供套插衔接于导风管,以构成导风管的纵、横向排列,供围绕在炉具周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制造简易、组装方便、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风扇与固定座立体分解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盒与第二导风管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导风管与出风部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导风管与转折管立体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实施例图;
图7A是本实用新型的导风管气流动作图;
图7B是本实用新型的导风管的剖视图;
图8A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导风管立体分解图;
图8B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导风管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使用实施例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薪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安薪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079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