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转印机的单机头双模穴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08241.0 | 申请日: | 2008-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60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民松;连赐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民松;连赐德 |
主分类号: | B41F16/00 | 分类号: | B41F1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刚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转印机 机头 双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印刷技术领域,尤指一种热转印机的单机头双模穴结构。
背景技术
热转印技术是转印技术中运用最为广泛,其原理将图案印在一转印胶膜上,再配合热转印机以热烫印的方法转印至加工物表面上,在大量生产的条件下,使用热转印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耗损与增加加工物的附加价值。
传统工业用的热转印机,请参阅图5所示,主要包括一机架1与一控制器2,在机架1上方设有驱动一加热平台3上下移动的动力元件4,该动力元件4可为油压驱动或气压驱动,该动力元件4中心具有一驱动轴5,该驱动轴5可驱动该加热平台3形成上下移动的行程,以达成热转印的功效。
然而传统的热转印机为单模穴设计,在拆装加工物与转印胶膜时,就不能进行热转印,无法在拆装加工物与转印胶膜时,同步进行热转印,造成加工时间的浪费,导致加工效率不彰,实有改良的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转印机的单机头双模穴结构,以克服上述传统结构的缺陷,使其在拆装加工物与转印胶膜时,能进行热转印,在拆装加工物与转印胶膜时,同步进行热转印,避免加工时间的浪费,提高加工效率。
解决问题的技术特点:一种热转印机的单机头双模穴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一机架、一作业平台及一控制器,该机架上设有一动力元件,该动力元件具有一可连动一加热平台升降动作的驱动轴,其特征在于:
该作业平台上分别设有通过该控制器控制进给与退出动作的两模穴,可使得一边模穴在拆装加工物或转印胶膜时,另一边模穴可同步进行热转印动作,可避免加工时间的浪费,并进一步有效提高加工效率。
其中,该两模穴各设有四个用以定位该转印胶膜的定位柱。
其中,该动力元件为一气压元件。
其中,该动力元件为一油压元件。
对照先前技术的功效:
一、本实用新型通过单机头双模穴的结构设计,可使得一边模穴在拆装加工物时,另一边模穴可同步进行热转印,有效避免加工时间的浪费,有效提高加工效率。
二、本实用新型通过单机头双模穴的结构设计,可使得一边模穴在拆装转印胶膜时,另一边模穴可同步进行热转印,有效避免加工时间的浪费,有效提高加工效率。
有关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相信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目的、构造及其特征,当可由之深入而具体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例的模穴立体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例的加工动作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例的另一加工动作示意图。
图5:是习用热转印机立体外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转印机的单机头双模穴结构,主要包括一机架10、一作业平台20及一控制器30,该控制器30为PLC控制器,该机架10上设有一动力元件,其中,该动力元件可为一气压元件或油压元件,该动力元件的驱动轴41可连动一加热平台50进行升降的动作,通过该加热平台50可将转印胶膜60上的图案热转印至放置于该作业平台20上的加工物(70),其特征在于:
该作业平台20上分别设有两模穴21、22,其中,该两模穴21、22各设有四个定位柱23,该定位柱23用以定位该转印胶膜60。另外,该两模穴21、22可通过该控制器30控制进给与退出动作,可使得一边模穴21在拆装加工物70或转印胶膜60时,另一边模穴22可同步进行热转印动作,可避免加工时间的浪费,并进一步有效提高加工效率。
综上所述,首先,本实用新型系通过单机头双模穴的结构设计,可使得一边模穴在拆装加工物时,另一边模穴可同步进行热转印,有效避免加工时间的浪费,有效提高加工效率。另外,本实用新型系通过单机头双模穴的结构设计,可使得一边模穴在拆装转印胶膜时,另一边模穴可同步进行热转印,有效避免加工时间的浪费,有效提高加工效率。
前文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进行具体说明;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当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原则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变更与修改,而该等变更与修改,皆应涵盖于如本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的范畴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民松;连赐德,未经王民松;连赐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082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向个性化回铃音用户提供网络闪铃的方法
- 下一篇:双卡双待手机的通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