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双向开启锁钩的锁具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08305.7 | 申请日: | 2008-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302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陈祈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祈旭 |
主分类号: | E05B73/00 | 分类号: | E05B73/00;E05B37/2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树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开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双向开启锁钩的锁具。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一般用以设置在链条100上的锁具1,大致包括一个壳体11,及一个装设于壳体11上的锁钩12,且该锁钩12具有一个可被开启的勾状第一锁扣段121,及一个用以将链条100锁扣限位且无法被开启的勾状第二锁扣段122。由于这类锁具1只能单向开启第一锁扣段121,所以链条100需于锁具1安装制造过程中,先装设在无法开启的第二锁扣段122上,因此,锁具1的安装制造会因该链条100的加入而变得较为麻烦,相对的,因该链条100装设于该锁具1后便无法再拆离,所以在该链条100的电镀与后续加工处理过程中,也会因为该锁具1的存在,而造成不便,且当要将链条100拆离锁具1时,只能选择破坏锁具1或链条100。因此,此种只能单向开启的锁具1使用上确实较为不便,而有改良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可双向开启锁钩的锁具。
本实用新型可双向开启锁钩的锁具,可用以锁扣环状物品,该锁具包含一个外壳机构、一个能够相对外壳机构左右位移地装设于外壳机构中且左端部与右端部分别弯折呈钩状而能够锁扣所述环状物品的锁钩、一个安装于外壳机构中并能够被驱动脱离地将该锁钩锁扣定位的卡锁机构、一个能够驱使该卡锁机构脱离该锁钩地安装于外壳机构上的开锁机构,及一支能够插装于该外壳机构中而使卡锁机构定位于脱离锁钩的状态的插销,该卡锁机构包括一个能够枢转复位地枢设于外壳机构中并能够脱离地将锁钩卡固定位的活动锁板、一个能够被开锁机构调转且能够供活动锁板无法转动地限位靠抵于其外周面的第一密码盘,及一个水平枢设于外壳机构中并能够被第一密码盘抵推调转且能够供活动锁板无法转动地限位靠抵于其外周面的第二密码盘,第一密码盘与第二密码盘分别具有一个凹设于其外周面,并能够供活动锁板转动插入而脱离锁钩的对位缺口,该开锁机构包括一个设置外壳机构顶面且顶面刻划有密码刻度的刻度转盘,及一个固设于刻度转盘上且往下延伸贯穿外壳机构并能够转动地枢设于外壳机构上的调转钮,该第一密码盘是能够被调转钮调转地套接固定于调转钮底端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透过卡锁机构可于该闭锁位置、单侧开启位置与双选开启位置间变化的结构设计,及该插销可将卡扣机构定位于双选开启位置,而使锁钩可双向开启的设计,可提高锁具的使用方便性,且可借由需插设插销才能将锁钩双向开启的设计,提高锁具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一般只能单向开启锁钩的锁具与一条链条安装时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双向开启锁钩的锁具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是该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该实施例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图,说明一支插销位于插入一个壳体中的插装位置时的情形
图5是该实施例的后侧视局部剖面图;
图6是该实施例的俯视剖面图,其中一个上盖已移除,并说明一个卡锁机构位于一个锁闭位置时的情况;
图7是类似图6的视图,说明该卡锁机构位于双选开启位置时的情况;
图8是类似图7的视图,说明卡锁机构被一支插销限位于该双选开启位置时的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可双向开启锁钩的锁具的实施例,适用于锁扣在二个环状物品间,例如锁扣于一条链条20的链环201上,而间接将该链条20可拆离地锁扣于一个门框21的扣环211。该锁具3包含一个外壳机构4、一个可左右双向开启地设置于外壳机构4中的锁钩5、一个装设于外壳机构4上的开锁机构6、一个装设于外壳机构4中并可被开锁机构6驱动开启地将锁钩5卡锁定位的卡锁机构7,及一支可插装于外壳机构4中并用以开启卡锁机构7的插销8。
该外壳机构4包括一个中空壳体41,及一个水平安装固定于壳体41中的安装板42。该壳体41具有上下相向盖合的一个顶盖411与一个底盖413,该顶盖411顶面具有一个指示刻度412,该底盖413具有一个贯穿其底壁的插孔414,该安装板42是固设于底盖413中,并具有一个贯穿其顶底面且与该插孔414上下对应的穿孔420,及左右间隔地分别往上突伸的一个第一限位部421与一个第二限位部4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祈旭,未经陈祈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083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