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平开窗定位滑撑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08378.6 | 申请日: | 2008-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303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发明(设计)人: | 戴卫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卫洪 |
主分类号: | E05D3/06 | 分类号: | E05D3/06;E05D11/10;E05C1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204浙江省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窗 定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建筑五金配件,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平开窗的五金配件,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平开窗定位滑撑。
背景技术
现有的平开窗定位滑撑,都包括导轨、拉杆、长支杆、中支杆、短支杆和滑块,其中滑块设置在导轨的滑槽内,并可沿滑槽滑动,其中中支杆一端与短支杆一端叠加并与滑块共同铰接在一起,中支杆的另一端与长支杆铰接,短支杆的另一端与拉杆铰接,长支杆一端与拉杆铰接,形成拉杆、长拉杆、中支杆和短支杆依次活动连接的四边形结构。这种结构的滑撑铰链使窗扇的主承重点集中在滑块上,使用中加速了滑块的磨损,严重的话还可能造成滑块与短枝干和中支杆之间的松脱,从而导致实用新型坠窗事故。为此,便有人提出另一种技术方案,以解决安全又使用寿命长的平开窗定位滑撑。查中国专利数据库,其中一种实用新型名称为《平开窗定位滑撑》,授权公告号为CN2737900Y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如下内容:一种平开窗定位滑撑,它包括导轨、托臂、悬臂、长支杆、短支杆和滑块,其中导轨的两长边向上翻起并向内弯折,形成卡槽,所述的滑块套卡在导轨内,并可沿导轨滑动,托臂、悬臂、长支杆和短支杆依次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长支杆一端和短支杆一端分别与导轨铰接,短支杆另一端与托臂铰接,长支杆另一端与悬臂铰接,所述的悬臂一端与托臂铰接,另一端与滑块铰接。这种结构的滑撑,虽然解决了安全和寿命长的问题,但是这种滑撑由于窗扇的重力或者由于受一定强度的风力,卡槽内的滑块便会滑动,这样就使滑撑不能定位,随其滑动,便会关闭窗扇;同时这种滑撑使窗扇打开时,不能精确固定在某一位置;当每打开一次窗扇时,都要用滑块上的螺栓将滑块固定在导轨上,操作麻烦,且滑块上的螺栓容易脱落,并且由于导轨本身的厚度较薄,其端部与悬臂铆接后,导轨的强度变得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能防止窗扇的重力而使滑块在导轨内滑动,并能承受一定强度风力的平开窗定位滑撑。
为此,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平开窗定位滑撑,包括导轨、拉杆、长支杆、中支杆、短支杆和滑块,其中导轨上具有“C”型滑槽,所述长支杆的一端与所述拉杆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导轨的端部铰接,所述中支杆的一端铰接在长支杆上,短支杆的一端与拉杆的端部铰接,所述滑块置于“C”型滑槽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分为静滑块和动滑块,所述动滑块与所述静滑块在相互接触时能够吸合,所述短支杆的另一端铰接在动滑块上,所述中支杆的另一端铰接在动滑块上;所述静滑块上设置有弧形凹槽,所述动滑块上设有弧形凸起,所述静滑块固定安装在“C”型滑槽内,所述动滑块在“C”型滑槽内滑动,所述弧形凸起与所述弧形凹槽配合时为过盈配合;所述“C”型滑槽内设有若干角度定位孔,所述静滑块通过该定位孔固定在“C”型滑槽内;所述导轨的“C”型滑槽的端部设有固定块,所述长支杆的一端通过该固定块与所述导轨的端部铰接;所述定位孔分别有45°定位孔、60°定位孔、90°定位孔。
本实用新型将滑块分成动滑块和静滑块,使动滑块在移动后与静滑块接触时能够吸合在一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窗扇的重力和受一定强度的风力便使滑块自由滑下的问题,其弧形凸起合凹槽的过盈配合,使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其定位孔的设置,可调节静滑块的位置,将使窗扇固定在某一位置;并且其导轨滑槽端部固定块的安装,使得长支杆与导轨铰接,加强了导轨的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再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有关实施细节。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动滑块和静滑块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动滑块和静滑块配合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块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该平开窗定位滑撑,包括导轨4、拉杆1、长支杆11、中支杆2、短支杆3和滑块,将该定位滑撑安装使用时,只需将拉杆1与窗扇连接在一起,将导轨4安装在窗框上即可。其中导轨4上具有“C”型滑槽,所述滑块置于“C”型滑槽内,所述滑块分为静滑块9和动滑块5,所述动滑块5与所述静滑块9在相互接触时能够吸合,所述长支杆11的一端与所述拉杆1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导轨4的端部铰接,所述中支杆2的一端铰接在长支杆11上,另一端铰接在动滑块5上;所述短支杆3的一端与拉杆1的端部铰接,另一端铰接在动滑块5上。在本实施例中,其动滑块5和静滑块9在相互接触时是这样吸合的:所述静滑块9上设置有弧形凹槽12,所述动滑块5上设有弧形凸起13,所述静滑块9固定安装在“C”型滑槽内,所述动滑块5在“C”型滑槽内滑动,在动滑块5的移动过程中,与静滑块9接触后,使用一定的外力,使得动滑块5上的弧形凸起13插入到静滑块9的弧形凹槽12内,其所述弧形凸起13与所述弧形凹槽12配合时为过盈配合,该动滑块5上的弧形凸起13以及静滑块9上的弧形凹槽12均采用塑料制成,因而,动滑块5上的弧形凸起13插入到静滑块9上的弧形凹槽12的入口后,由于塑料的弹性作用,弧形凸起13便进入到弧形凹槽12内,所以,要想使动滑块5的弧形凸起13脱离静滑块9上的弧形凹槽12,便需要一定的外力,才能脱离,因此,其窗扇自身的重力以及受一定强度的风力,不足以使动滑块5上的弧形凸起13脱离静滑块9上的弧形凹槽12,也就解决了由于窗扇的重力和受一定风力使滑块在导轨上移动的问题。所述“C”型滑槽内设有若干角度定位孔,所述静滑块9通过该定位孔固定在所述“C”型滑槽内;该定位孔分别有45°定位孔6、60°定位孔7、90°定位孔8;打开窗扇时,需要打开多少角度,只需将静滑块9固定在相应的角度定位孔上即可。所述“C”型滑槽的端部设有固定块10,所述长支杆11的一端通过该固定块10与所述导轨4的端部铰接,这种通过固定块10的连接,使得导轨4增加了强度,整个定位滑撑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卫洪,未经戴卫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083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