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碳纤维复合结构改良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08853.X | 申请日: | 2008-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049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15 |
发明(设计)人: | 陈叔谊 | 申请(专利权)人: | 兆胜碳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9/00 | 分类号: | B32B9/00;B32B33/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 凌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县大肚***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纤维 复合 结构 改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碳纤维复合结构改良,特别是指于硬化后的碳纤维材表面涂附结合一弹性漆层的特殊层状复合设计,使之相对于目前碳纤维结构而言,具有不易刮伤,触感、耐磨性、止滑性均佳及具防震效果的使用特点。
背景技术
一般碳纤维是以纤维层含浸的吸收环氧树脂,使其表面具有微粘性,然后以一层或复数层模式,透过模具以高压及高温的方式予以成型出所需的产品形状,而得到轻量化、强度高、刚性佳的碳纤维产品,但其缺点在于其表面易受外力刮伤,且触感及耐磨性、止滑性均不佳,所以该碳纤维结构仍有改进的空间。
根据前述的缺失,碳纤维制造者极思谋求改进之道,而此得见如台湾公告M325278号“复合材料的自行车管、配件的表面结构”以及M275988号“纤维复合材料的自行车水壶座结构”中,主要揭示在碳纤维表面设置一布层,使之具有纹路美观的优点,可是此等结构配置并不能完全强化碳纤维表面,其贴合或热结合布层的方式,是依赖人工完成,因此一旦操作者操作中稍有不当时,即容易因此发生加工皱折不良的情况,而导致产出的不良率增加,致使制造成本增加造成业者很大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面不易刮伤,触感、耐磨性、止滑性均佳,且兼具防震效果的碳纤维复合结构改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生产加工容易,应用范围广的碳纤维复合结构改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碳纤维复合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一碳纤维材及一弹性漆层组成,该弹性漆层结合于成型后的碳纤维材一表面,构成复合的层状结构。
所述碳纤维材两面均结合有弹性漆层。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以纤维层含浸吸收环氧树脂及透过热压,而形成硬化后具刚性的碳纤维材,然后于该碳纤维材表面涂附的结合有一弹性漆层,该弹性漆层可为PU(聚氨基甲酸酯)、皮革漆、橡胶等材料,藉此构成一经济制造的复合层状结构,令弹性漆层能增益此层状结构的表面,而使碳纤维材表面不易刮伤,触感、耐磨性、止滑性均佳,且兼具防震效果。且弹性漆层设置又相当方便,解决了习用制法生产效率低、品质不良率高的问题,可将其运用于航天工业、汽车工业、自行车工业、眼镜工业、安全帽或3C电子等领域,应用范围大大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碳纤维材再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碳纤维材又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碳纤维材又再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碳纤维材又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碳纤维材再一实施例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碳纤维材 11纤维层
12环氧树脂 20弹性漆层
30包覆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看图1,本实用新型是于一碳纤维材10表面一面涂附一弹性漆层20,而该碳纤维材10是以纤维层11含浸吸收热固性环氧树脂12构成,然后透过热压而具有相当刚性;其纤维层11可采用克维拉纤维丝、玻璃纤维丝、碳纤维丝或尼龙纤维丝等材料,藉由交编构成,亦可采用长纤或短纤交织而成;弹性漆层20是涂附于硬化后的碳纤维材10一表面,据以构成复合的层状结构,而可藉弹性漆层20增益碳纤维材10的表面,而使碳纤维材10的表面不易受外力刮伤,且触感及耐磨性、止滑性均佳,并兼具防震的效果。
由以上结构说明得知,本实用新型弹性漆层20是直接涂附于碳纤维材10的表面,其较现有技术而言,不但加工快速方便,且可避免操作者不当操作所造成的损耗。
请参阅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该实施例主要说明其碳纤维材10两面都结合有弹性漆层20,藉由两弹性漆层20将碳纤维材10两面包覆,而使碳纤维材10两面均不易受外力刮伤,且触感及耐磨性、止滑性均佳,并兼具防震的效果。
请参阅图3,是本实用新型碳纤维材的第三实施例,该实施例主要说明碳纤维材10是可藉由层层加叠的方式组成,而相应的增加此复合层状结构的强度及刚性。
请参阅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该实施例主要说明碳纤维材10是由纤维层11、环氧树脂12及一具热可塑性的包覆层30所构成的复合层状结构,而该包覆层30是与弹性漆层20分属碳纤维材的两面,或如图5、6、7所示,直接涂附于包覆层30的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兆胜碳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兆胜碳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088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灶具炉膛结构
- 下一篇:金刚石组合刀头相间焊接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