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磁辐射防护型透明夹层玻璃窗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09175.9 | 申请日: | 2008-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411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1 |
发明(设计)人: | 郝万军;赵艳华;张月芳;赵小亮;陈健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6B5/18 | 分类号: | E06B5/18;E06B3/66 |
代理公司: | 海口翔翔专利事务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莫臻 |
地址: | 570228海南***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辐射 防护 透明 夹层 玻璃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护型玻璃窗,具体涉及一种电磁辐射防护型透明夹层玻璃窗。
背景技术
伴随着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日趋普及,电子产品在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危害,尤其是内藏信息处理装置的电子机器的极大普及,以及CPU的运算速度越来越高速化,由此产生的高频电磁波辐射和噪音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恶化的电磁环境不仅对人类生活日益依赖的通信、计算机与各种电子系统的信号传播产生影响,造成系统装置误动作,带来不可预知的灾害,而且会对人类身体健康带来威胁。研究表明,长时间在电磁波辐射源汇集区附近工作、学习和生活,能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导致大脑、神经、内分泌以及细胞组织的损伤。
另外,随着经济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空间的电磁环境变得更为复杂,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例如,由于城市的发展与扩大,一些大中型广播电视与无线电通信发射台站被新开发的居民区所包围,局部居民生活区形成强场区;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城市市区高层建筑上架起成百上千个移动通信发射基地站,使城市高空电磁波场强增强,局部建筑受到污染,随着城市用电量增加及城市电网改造工程实施,高压变电站进入城市中心区,城市交通运输系统(汽车、电车、地铁、轻轨及电气化铁路)迅速发展引起城市电磁噪声呈上升趋势,加之个人无线电通信手段及家用电器增多,家庭小环境电磁能量密度增加,室内电磁环境与室外电磁环境已融为一体,使城市电磁环境总量在不断增加。
鉴于此,国际卫生组织已将电磁污染列为第二大环境污染。
对电磁辐射的防护,主要是利用电磁辐射防护材料和制品,其中,采用电磁波吸收材料是消除电磁辐射污染的有效方法。
目前常用的电磁波吸收材料虽然能起到防护作用,但其普遍存在不透明的问题,在门窗屏风以及其它特殊需要的地方无法应用,严重限制电磁波吸收材料的使用,影响电磁辐射防护的实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电磁辐射防护型透明夹层玻璃窗。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有结构框架,在结构框架上间隔设置两层玻璃层,玻璃层间设有透明介质,玻璃层相向面分别设置透明电阻膜和透明导电膜,由此得到可吸收电磁辐射的透明夹层玻璃窗,该窗也可用作隔板。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磁辐射防护型透明夹层玻璃窗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其是采用镀膜玻璃和透明介质层进行组合成透明夹层窗,能有效地吸收2-5GHz电磁辐射,可广泛用于计算机室电磁辐射防护隔板、工作场所的电磁辐射防护、住宅电磁辐射防护以及银行、医院等的抗电磁干扰、辐射防护、信息泄露防护等,使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实用新型电磁辐射防护型透明夹层玻璃窗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2是图1沿A-A线的剖视图。
图中:1、结构框架;2、玻璃层;3、透明介质;4、透明电阻膜;5、透明导电膜。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中所示的结构中,在结构框架1上间隔设置两层玻璃层2,玻璃层间设有透明介质3,玻璃层相向面分别设置透明电阻膜4和透明导电膜5,由此得到可吸收电磁辐射的透明夹层玻璃窗,该窗也可用作隔板。
所述玻璃层厚度在1-5mm之间。
所述透明介质是指空气,根据空气的特性,设置空气层的厚度在20-22mm。
所述透明电阻膜是面电阻为250-350Ω的ITO膜。
所述透明导电膜是面电阻为10Ω以下的ITO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大学,未经海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091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焊接汽车后轴总成的专用夹具
- 下一篇:用于画架上的多功能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