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深松联合作业机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10545.0 | 申请日: | 2008-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667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孟凡东;李国坚;张习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明 |
主分类号: | A01B49/02 | 分类号: | A01B49/02;A01B13/08;A01B29/04 |
代理公司: | 赤峰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峰 |
地址: | 024200内蒙古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合 作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以拖拉机为动力的农田耕整地作业的农业机械,具体说是一种深松联合作业机。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的耕整地机械主要有:翻转犁、深松犁、含灭茬作业的旋耕机等几种类型,配拖拉机为动力。
1、翻转犁作业方式,是翻转铧犁把农田土壤翻扣,土壤表面的作物根茬、熟土翻扣到下面约18cm,生土翻到表面。
缺点:土层下约18~20cm的层面产生较硬的犁底层,不利于蓄水保墒。翻扣的作物根茬如玉米、高梁根茬,仍需二次作业捡出。翻扣的土壤需进行耙压,否则水份损失大,春秋有风天气引起扬沙等。
2、深松犁作业方式:是深松犁土层犁深30cm以上,将土壤表层松动,不破坏土壤表面质量,有利于蓄水、保墒。
缺点是土壤表面根茬仍需二次作业拾捡或破碎。
3、旋耕机具有灭茬、碎茬和旋耕两种功能于一体的效果,耕深约15cm~18cm,对土壤表面质量破坏不大。
缺点是土壤有犁底硬层,不利于蓄水保墒,影响蓄根较深作物的生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深松联合作业机,它集深松、灭茬、耙压或起垄等三项技术于一体,实现蓄水、保墒、碎茬还田、防止土壤表面尘土飞扬、保护空气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装置主要由深松犁、主机、镇压器或起垄器四部分构成,所述的主机是有机架,机架的前端连牵引架,机架上连变速传动箱,该箱的动力输出装置连灭茬或旋耕刀辊轴,该轴与多只刀辊相连,在机架上刀辊前连深松犁,该犁在主机前均衡配置数只,刀辊后连平土器;在平土器的后面机架上连镇压器或起垄器;在主机的变速传动箱下有中间铧。
上述深松犁有犁柄,犁柄的下端为用于耕深的凿铲,凿铲上装用于松土的翼铲,犁柄上部装用于深松犁的夹紧、联接、调深的夹紧联接器。
上述深松犁两相邻的犁柄前后错位。
上述的镇压器由连在机架后端联接架、环形支架、镇压辊、调节器组成;联接架经轴承连环形支架,该支架连环形镇压辊;联接架挂接在机架后部,卸下后可换挂起垄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本装置集深松、灭茬旋耕、耙压或起垄于一体使土壤深松,破除犁底层,有利于蓄水保墒,充分碎茬还田,保护土壤质量,土地平整,耙压保墒,便于灌溉。
2、耕整地作业一次完成,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3、主机在中间位置,使整体结构紧凑,易与拖拉机之牵引、传动装置匹配,较好发挥动力效率;主机下端装有可变换11种转速的灭茬或旋耕刀辊,可将作物根茬充分破碎与土壤混合。能够根据不同作物根茬、土质、选择合适转速,充分碎茬还田,并使之与动力消耗达到最佳适配效果。
4、由于主机前置深松犁,松土深度较深,使灭茬或旋耕刀辊大大减轻了工作阻力,充分发挥了碎茬效率。深松犁可进行深度调节;视耕作地表面杂物多少,平行安装深松犁或交错安装深松犁,以减轻耕作阻力;另外,根据不同耕作幅宽,可以安装数只深松犁,以保证有效深松幅宽。
5、克服了现有耕整地机械的弱点。克服了翻转犁耕整地产生犁底层,损伤土壤质量,二次捡茬、二次耙压、即多次耕作的弱点;克服了深松犁只能深松土壤,不能灭茬还田的弱点;克服了灭茬旋耕机不能深松土壤、蓄水保墒的弱点。
6、本发明适用范围广,采用前置式深松犁可交错或平行排列,变速灭茬旋耕刀辊,可换式镇压器、起垄器;其适用各种土质、各种作物根茬的耕整地作业,适用非灌溉土地、灌溉地,机播地、非机播地的耕整地作业。本发明配套动力为大中型拖拉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主机连镇压装置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主机连起垄器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整体连镇压装置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整体连起垄器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深松犁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深松犁的另一实施例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镇压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明,未经张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105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