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扭矩自控分配之轻型汽车驱动桥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11954.2 | 申请日: | 2008-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703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于刚;高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曙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48/22 | 分类号: | F16H48/22 |
代理公司: | 丹东汇申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枫燕 |
地址: | 118001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扭矩 自控 分配 轻型 汽车 驱动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轻型汽车驱动桥总成中主减速器及差速器技术。
背景技术
汽车驱动桥总成主体由主减速器及差速器、左、右半轴及其桥壳和制动器等多部件组成,将发动机输出扭矩传递至两半轴外端侧驱动车轮。
其中的差速器主要作用在于将汽车转弯过程或某一侧驱动车轮与路面附着力减小而出现滑转导致两侧驱动车轮发生转速差时,由行星齿轮轴上的行星齿轮在随差速器公转的同时自转,带动左、右半轴将输出扭矩平均分配至二侧驱动车轮,差速器的输出扭矩平均分配特性可满足汽车、尤其是轻型汽车在良好路面上正常行驶。但是现有的差速器结构构成仍存在有实质性的技术问题:轻型汽车在高速转弯过程中,因离心力作用内侧驱动车轮与路面附着力大为降低而出现滑转,使两侧驱动车轮产生转速差,但现有差速器的输出扭矩平均分配特性,使未出现滑转现象的一侧驱动车轮只能获得与出现滑转现象的一侧驱动车轮相同的较小输出扭矩,使得轻型汽车获得的行驶驱动力不足,因而大大影响了轻型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这一现象若出现于泥泞路面时,一侧驱动车轮因与路面附着力降低而快速滑转,使两侧驱动车轮产生转速差时,与路面附着力较大的驱动车轮侧因同一技术原因也只能获得与滑转侧驱动车轮相同的较小输出扭矩,所以常常看到一侧驱动车轮原地持续滑转,而另一侧驱动车轮却因没有获得足够的输出扭矩来克服行驶阻力而静止不动,使得汽车无法驶出泥泞进入正常行驶状态,影响轻型汽车的动力性能和通过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发明目的在于汽车尤其是轻型汽车因高速转弯行驶或遇不良路面等使一侧驱动车轮出现滑转时,能够将大部分输出扭矩自动有效的分配至与路面附着力大或转速慢一侧驱动车轮、提高汽车驱动力的扭矩自控分配之轻型汽车驱动桥总成。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扭矩自控分配之轻型汽车驱动桥总成技术方案,其主要技术内容是:一种扭矩自控分配之轻型汽车驱动桥总成,包括有主减速器和差速器,左、右半轴及其桥壳和制动器,定位于差速器壳体内的行星齿轮轴的两行星齿轮与两半轴齿轮传动啮合构成行星半轴齿轮传动副,两半轴齿轮的内端面间顶置设有一S形弹性弯板,该S形弹性弯板穿设于行星齿轮轴上,两半轴齿轮的外侧端部对称设有摩擦盘机构,该摩擦盘机构包括有固定设置于半轴齿轮外侧端部的环形摩擦片,和固定于差速器壳体内壁、摩擦面与环形摩擦片平行叠置的摩擦盘。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扭矩自控分配之轻型汽车驱动桥总成技术方案,在其中的左、右半轴齿轮的前后端面分别采用了配套设置的S形弹性弯板和摩擦盘机构,这一结构设置对于汽车正常行驶于良好路面时,差速器因两侧驱动车轮无转速差而不起差速作用;汽车遇高速转弯或因一侧驱动车轮与路面附着力减小而出现滑转现象时,两侧驱动车轮产生了很大的转速差,迫使两行星齿轮自转,两半轴齿轮的摩擦盘机构中摩擦片和摩擦盘产生相对转动,同时两半轴齿轮压迫于弹性弯板,在弹性弯板受压所产生弹性变形应力作用下,摩擦片与摩擦盘相对转动中接触摩擦、产生摩擦扭矩,滑转侧的摩擦扭矩方向与其驱动车轮转动方向相反,转速较慢一侧的摩擦扭矩与其驱动车轮转动方向相同,因此通过摩擦盘机构将输出扭矩有效的自动分配至转速较慢一侧驱动车轮,使该侧驱动车轮的驱动能力大大增加,因而可以使该侧驱动车轮产生足够的驱动力,使轻型汽车具有足够继续行驶动力,从而改善了轻型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行驶安全性,提高了轻型汽车的动力性能、通过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扭矩自控分配之轻型汽车驱动桥总成的总装结构图
图2是其中主减速器和差速器合件部分的剖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扭矩自控分配之轻型汽车驱动桥总成,其主体结构包括有主减速器1及差速器2,左、右半轴3、4及其桥壳5,和制动器6几部件联接构成,其中的差速器2主要由设置于差速器壳体内的行星半轴齿轮传动副构成,固定于差速器壳体外设有与主减速器中的主动齿轮10啮合的被动齿轮20。如图2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结构,本差速器壳体为左右对扣固定的分体组合构造,行星齿轮轴21经锁销210固定设置于其一侧的主壳体22中,行星齿轮轴21的上下对称经垫片230垫于主壳体壳体内表面设置有两行星齿轮23,与左、右两半轴轴端的左半轴齿轮24、右半轴齿轮25啮合传动,构成行星半轴齿轮传动副。差速器的左侧为主要封闭差速器内部设置的壳盖体26,壳盖体26与主壳体22和被动齿轮20经螺栓固定连接为一体,由主动齿轮10和被动齿轮20的啮合传动带动差速器公转;主壳体22和壳盖体26的外端口设有轴承支撑连接于主减速器1壳体的轴承设置台,差速器主壳体22和壳盖体26分别由右、左轴承30、31经右压盖32、左压盖33与主减速器壳体连接组成合件。两半轴齿轮24、25外侧端部与差速器壳体内壁处分别设置一组摩擦盘机构联接,该摩擦盘机构包括有固定于半轴齿轮外侧端部的环形摩擦片27,还包括固定于差速器壳体内壁、摩擦环面与摩擦片27平行叠置的环形摩擦盘28,在本实施例结构中,固定于半轴齿轮24、25设置有若干平行均匀间隔的摩擦片组,固定于差速器壳体内壁的若干平行同间隔的摩擦盘组与摩擦片组交错穿插接触设置;半轴齿轮24、25的内端面间顶置有一S形弹性弯板29,该S形弹性弯板29承受半轴齿轮24或25压力产生弹性变形应力作用,促使滑转侧摩擦盘机构的摩擦片组27与摩擦盘28组接触强力摩擦而产生的摩擦扭矩方向与其驱动车轮转动方向相反,从而将发动机输出扭矩大部分分配至转速较慢一侧驱动车轮上,提高该侧驱动车轮的驱动力,增强汽车、尤其是轻型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行驶安全性和动力性能及通过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曙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辽宁曙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119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电逆变器的通信结构
- 下一篇:刻画玻璃带特性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