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携带型尿液收集装置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20012561.3 申请日: 2008-05-07
公开(公告)号: CN201182802Y 公开(公告)日: 2009-01-21
发明(设计)人: 黄庆堂 申请(专利权)人: 黄庆堂
主分类号: A61M5/44 分类号: A61M5/44;A61F13/15
代理公司: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许宗富
地址: 台湾省台北*** 国省代码: 中国台湾;7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携带型 尿液 收集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为一种携带型尿液收集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随身携带,使用方便,维持身体健康与环境整洁的尿液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解尿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行为,任何人都不可避免。但人类由于文化因素,解尿却逐渐成为个人隐私的一环,不宜在大众面前进行,而需在厕所解决。然而,解尿并非是人体所能控制的行为,当膀胱内的尿液到达一定存量时,就自然会产生尿意,而必须加以排出。然而,受限于场所,特别是在坐车时,若临时产生尿意,实在不易解决,尤其在高速公路塞车时,不仅进退不得,连下车找空地都没有办法,此时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使用车内任何的容器,例如塑料袋等。若临时找不到可用的物品,也只能凭个人的意志力,尽量忍耐到可以方便的处所。另外,除了行车之外,例如公共场所的厕所,亦可能因前面使用者的公德心或管理不当,使其卫生不佳,不利于使用者使用,尤其对于女性使用者更为不利,导致整个外出的情绪变差。

因此,憋尿是大多数人都有的共同体验。从健康角度来看,目前所有的医学专家已有共识,憋尿是一种伤身的行为,尽量不要使其发生。简单略述如下:

1.膀胱是具有弹性的器官,当里面的尿液过多时,仍可以通过膨胀来支持一段时间,但膀胱若在过度膨胀的情况下持续太长时间,会导致控制膨胀的肌肉松弛,虽然人体有自然恢复的能力,但对于经常憋尿的人而言,可能随着年岁的增长,产生频尿、尿失禁的困扰。

2.对于长期憋尿的人,大都有一种体会,即憋尿后首次解尿时会出现下腹疼痛、尿不尽的感觉,这是因为控制膀胱排尿的神经受到压迫所造成的暂时性功能失常,但若经常憋尿,则可能造成神经永久受损,造成尿失禁等问题。

3.尿液属于排泄物,其中存有人体所排出的废弃物,故尿液中含有许多的细菌或毒素,原本膀胱有黏膜足以围堵这些病害,但在长期憋尿的情况下,作为保护的黏膜会失去保护功能,使尿液中的病害有机会危及人体。

4.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在膀胱炎的急性期,会发生尿液逆流回肾脏的问题,若为带菌过高的尿液,很可能引发急性肾盂肾炎,可能进一步引发菌血症或败血症,或是因肾功能失调而引起肾水肿,导致日后必须靠洗肾度日。

5.除了伤膀胱、伤肾外,科学界目前又发现,人体在憋尿的情况下,流经肝脏的血液、胆汁会跟着减少,更可能引发肝细胞相关发炎反应与细胞凋亡基因表现,造成肝脏功能受损。

6.年长者绝对不能憋尿,因为长时间憋尿再解尿时,由于副交感神经作用,有时会造成血管扩张现象,对于身体较差的老者而言,可能因为血液的变化而昏倒,如有高血压症状者,更可能因血压忽然提高而发生意外。

因此,憋尿不是逞能的表现,而是伤身的行为。但在,解尿并非人体可以控制的行为,为避免发生尿意,许多人可能在行车前、工作前,减少饮水甚至不喝水来减少水份摄取。但是,排汗、解尿皆是人体自然的代谢行为,若在天热时减少水份摄取,很可能因水份大量流失而产生中暑、休克的症状,因此憋尿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目前市面上已有贩卖携带型的尿袋产品,以供行车时的临时解决之用。但现有的尿袋产品,是将尿液封装在一容器中,封住封口来避免尿液的外露。但这些封闭的方法并非绝对密合,可能在车辆晃动时发生渗漏,造成尴尬的场面。即使封闭完整,液态的尿液在摇动或温度变化时,会发出令人作呕的味道,影响环境的卫生。况且,液态的尿液在事后的处理上亦是问题,毕竟没有人喜欢去接触这些生理废弃物。由此可见,上述现有尿袋产品仍存在诸多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携带型尿液收集装置,其具有高度的吸收性,可完全吸收使用者排放的尿液,以解决燃眉之急,并保持环境的整洁。

本实用新型一种携带型尿液收集装置,包括:

一具有压缩性的软质袋体,该袋体一端设置有开口,该开口经由袋体边缘开启或关闭,以利于在使用时张开罩住尿道口,相对于开口端设置有一收集部,在未使用时可压缩至最小,而在使用时则可拉伸扩张;

一吸收体,设置在所述袋体收集部内的底部。该吸收体可吸收百倍甚至千倍的水份,形成固状结构而不会回渗,经过数日即自然还原为水份。按上述结构,使用者可在需要时即刻解尿,防止憋尿造成的伤害,且解尿后不会产生渗漏,维持环境的整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庆堂,未经黄庆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125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