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火车自动化卸油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13683.4 | 申请日: | 200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615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发明(设计)人: | 田硕;孙伟;王健波;王亮;刘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运星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D5/04 | 分类号: | B67D5/04;B67D5/16;B67D5/34;B67D5/08;B67D5/40 |
代理公司: | 沈阳火炬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 欣 |
地址: | 110016辽宁省沈阳市沈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车 自动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卸油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火车自动化卸油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铁路油罐车卸油工艺包括自流卸油工艺、泵卸油工艺、浸没电潜泵卸油工艺和真空系统等几大类,其中泵卸油工艺和自流卸油工艺最为常用。泵卸油工艺在实际应用中,采用的油泵有两种类型:一是用离心油泵,采用离心油泵卸油时必须保证泵的吸入系统充满油料,并在鹤管顶点和吸入系统任意部位不产生汽阻断流的现象,需要配备真空泵以满足灌泵的要求;二是用自吸式油泵,利用泵的自吸能力,直接卸油,不需要灌泵设备或设施,还可作为扫槽设备进行扫槽作业,此卸油工艺在各类油库应用最为广泛。
目前,采用自吸式油泵的卸油装置大都由鹤管、手动闸阀、排气装置、过滤器及卸油泵构成,油泵的开启与关闭全都由人工手动控制。
油库作为重要防火、防爆单位,无法使用无线通讯装置,同时占地面积大,栈桥、立式罐、地下罐之间距离远,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操作不便。以鹤管为例,当油料快抽到底时,操作人员要从栈桥下来关闭相应鹤管阀门,易造成鹤管抽空,使卸油泵空转运行,泵内的少量油因搅拌而发热,产生气泡,使管道压力的测量精度降低,构成安全隐患;鹤管阀门、卸油泵、卸油主管道阀门和主管道压力之间相互关联,目前通过人工手动开启/关闭阀门和油泵,无法保证各设备对现场情况做出快速、实时响应,既影响正常卸油,也易对设备造成损伤,缩短使用寿命,同时现场卸油人员劳动强度大,存在误操作隐患。此外,现有卸油泵的起动电流较大,对机械设备冲击较大,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减轻现场卸油人员劳动强度、避免误操作的火车自动化卸油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连通鹤管和卸油泵的输油主管路以及设在该输油主管路上的手动闸阀、排气装置与过滤器,其特征是:在鹤管入口处设有检测火车油罐液位的鹤管液位开关,在输油主管路上设有电动阀门和压力传感器;鹤管液位开关和输油主管路上的压力传感器信号输出端与可编程控制器PLC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可编程控制器PLC的信号输出控制端分别与控制电动阀门和卸油泵变频器的中间继电器相连。利用鹤管液位开关监测火车油罐液位,当火车油罐中油料卸空时,鹤管液位开关输出信号给可编程控制器PLC,由可编程控制器PLC通过中间继电器控制电动阀门自动闭合;利用输油主管路上的压力传感器监测管道压力情况,只有管道压力达到设定要求才可打开电动阀门,杜绝由于人员误操作而产生的油料回罐;卸油时将鹤管插入火车油罐中,此时控制室操作人员通过控制电路将输油主管路上的电动阀门打开、启动卸油泵,火车油罐中的油便经鹤管、输油主管路及卸油泵向储油罐卸油。卸油泵采用变频调速,通过控制卸油泵转速来控制油流量,确保收油准确性,达到安全可靠运行的目的。
为了便于自动化管理,实时显示油料进库的情况,实现远程操作,在可编程控制器PLC的信号输入端通过数据线连接管理计算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设置在输油主管路上的电动阀门、压力传感器和设置在鹤管入口处的鹤管液位开关及控制电动阀门、卸油泵变频器的可编程控制器PLC,实现自动卸油而不产生误操作,大大减轻现场卸油人员劳动强度,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方框图;
图3和图4是可编程控制器PLC机的输入输出控制原理图;
图5是电动阀门主控制电路图;
图6是卸油泵变频器主控制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运星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沈阳运星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136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整体检查井
- 下一篇:履带变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