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坡面对比水文径流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15140.6 | 申请日: | 2008-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708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民;李晓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F22/00 | 分类号: | G01F22/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宗富 |
地址: | 110016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比 水文 径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物生态学领域中用于测量水文径流的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坡面对比水文径流场。
背景技术
从维护生态平衡的角度考虑,森林的水文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和延缓洪水、消减洪峰、减小洪水频率和峰值,从而减轻洪灾;反之,不正确的采伐森林则会使洪峰频率增加,洪峰流量增大,易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因而森林宜保不宜伐,但森林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它可为人类提供木材、林产品和能源,合理地开发利用将为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在一些原始林区,适合采伐的成过熟林占相当的比例,林木生长量大为减退,有的自然枯损率几乎与自然生长率相等,因此,这些地区的森林资源更应及时开发利用。森林经营措施对洪水的影响很大,采取什么样的采伐方式非常关键。例如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以及松花江、嫩江流域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主要原因之一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以森林植被锐减和水土流失为主的生态破坏,导致了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文、气象功能低下。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既能有效利用森林资源造福人类,又能避免不合理采伐所造成的危害呢?从宏观的角度讲,是森林的永续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径流量除与降雨量有关,还受前期径流量以及土壤蓄水能力的影响。旱季降雨主要被土壤和植被吸收,小雨并不能对流域水源的补给产生影响,对径流无贡献。降雨量和降雨强度是影响径流的重要因子。地表径流历时一般较短,径流量陡涨陡落。两次降雨时间间隔则是维持暴雨后径流的关键,间隔短则可发生第二次洪峰,间隔长则不能阻止洪峰径流的消退。而目前能够有效的通过对水文径流的检测来评价对森林的采伐是否合理,是十分有力和必要的。对于坡面对比水文径流场国内曾有过报道,但从设计到目的,都与科学研究要求的差别较大,有的是单一林型的、有的是皆伐后迹地,还有的是既无林又无任何植被,基本上不具备科学实验研究的对比条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测量水文径流坡面对比水文径流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在同海拔、同降雨量、同坡度、同面积的三块并联且林型相似的第1~3林地周边及相邻分界处围设防水墙,在每块林地的坡底位置延水泥墙设有汇流槽,经出水口与设于林地外的矩型槽相连,矩型槽内设巴歇尔槽及红外测流仪,红外测流仪的检测信号经数据处理器接至监测计算机;分别在整块林地的四个角上安装自记雨量计;第1~3林地内的森林进行处理,分别为第1林地保留原有的森林覆盖状态、第2林地进行择伐20~40%,第3林地择伐60~80%。
所述防水墙是由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防渗布组成,防水墙连接的防渗布垂直延伸至岩石层,距地表面2~3米;所述防水墙设于四周的部分为坡面向外的单斜面,中间隔断部分坡面为尖顶双斜面;所述出水口设于各林地坡底的中间位置;所述矩型槽由钢筋混凝土结构组成;所述第1~3林地规格相同的矩形,其中长为200~400m,宽为100~200m;所述坡度为2~40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及优点:
1.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测量同降雨量的径流,从理论上探讨哪种方式对流域降雨-径流过程的影响程度,为对森林的采伐程度是否合理提供的有力的评价与观点。
2.通过流域历史资料分析,森林和非森林流域水文测验、森林径流场对比试验和森林植被生态观测,探明山地植被—土壤—大气中的水分平衡和动态机理,揭示不同植被类型与林地结构对雨水分配、径流成份的影响,提出森林对洪水、枯水及径流总量的定量影响关系。重点分析流域对森林水文效应的作用机制,解决森林水文模拟的控制要素计算问题,研制出能达到实用水平的森林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评价森林退化与生态建设对流域水文环境的影响,为水资源变化预测及生态调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A、2B分别为单斜面防水墙剖面图及双斜面防水墙剖面图;
图3为矩形槽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151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