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减负式悬臂传动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15348.8 | 申请日: | 2008-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642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冯文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文利 |
主分类号: | F16D1/06 | 分类号: | F16D1/06;F16B3/00;F16B21/10 |
代理公司: | 鞍山贝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孔金满 |
地址: | 114038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负 悬臂 传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运动输出或运动输入的传动机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减负式悬臂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机械设备的运动输出或运动输入端多采用一端为悬臂的方式来实现轮系与轴端的结合。这就使得输出或输入轴在承受扭转应力的同时,还要承受很大的弯曲力矩和剪应力。因此极易导致轴的变形或早期失效,支撑轴的轴承也容易损坏。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针对上述问题的改进方案,例如C6140车床主轴的皮带轮与轴相配合处,就提出了一种新思维,采用了多个轴承和中间过渡件来传递扭矩,避免了车床主轴悬臂端承受径向拉应力和剪应力。但是这种机构尚有不完美之处:
1、局部结构较复杂。在经常更换或拆卸皮带轮的情况下,例如油田抽油机经常因为要调整速比而更换皮带轮,显得很麻烦。
2、各零部件的制造精度要求很高,装配精度也要求很高,导致制造成本上升。
3、整个机构的体积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只承受扭转应力而不承受很大的弯曲力矩和剪应力的减负式悬臂传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减负式悬臂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由伸出箱体外的悬臂轴,与此悬臂轴相匹配的轴承座,安装在此轴承座外圆上的轴承,与此轴承座相匹配的油封座,与此悬臂轴和轴承座相连接的传动轮所组成,所述的轴承座的止口与箱体的轴承孔相配合,所述的悬臂轴与相匹配的轴承座的内孔呈大间隙配合。
所述的传动轮为皮带轮、齿轮或链轮.
所述的传动轮通过键或花键与悬臂轴相连接。
所述的油封座安装在传动轮的右侧.
通过螺栓和锁紧垫片将皮带轮用带有凹槽的压板固定在所述的悬臂轴的左端。
本实用新型的减负式悬臂传动机构在工作时,悬臂轴所承受的弯曲应力和剪应力经由轴承传递到轴承座,再通过轴承座的止口将应力传递到箱体上,从而避免使轴受到复杂的径向应力的干扰。由于在此结构中,悬臂轴与相匹配的轴承座的内孔呈大间隙配合,因此,悬臂轴就成为只传递扭矩而不承受复杂的径向应力的单应力轴。而在机构不工作时,悬臂轴就成为不承受任何力的静态轴了。
本实用新型的减负式悬臂传动机构具有下述显著特点:
1、机构在工作状态下仅承受扭转应力,而不承受任何其它外力的作用;
2、结构简单实用,体积小,制造安装和维护都很方便;
3、成本低廉,但却使机构寿命和运行精度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减负式悬臂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由伸出箱体7外的悬臂轴1,与此悬臂轴1相匹配的轴承座2,安装在此轴承座2外圆上的轴承5,与此轴承座2相匹配的油封座3,与此悬臂轴1和轴承座2相连接的传动轮4所组成,所述的轴承座2的止口与箱体7的轴承孔相配合,所述的悬臂轴1与相匹配的轴承座2的内孔呈大间隙配合。
所述的传动轮4为皮带轮、齿轮或链轮。图1的实施例所示的为皮带轮。
所述的传动轮4通过键或花键与悬臂轴1相连接。
所述的油封座3安装在传动轮4的右侧.
通过螺栓和锁紧垫片将传动轮用带有凹槽的压板6固定在所述的悬臂轴1的左端.
本实用新型的减负式悬臂传动机构在工作时,悬臂轴所承受的弯曲应力和剪应力经由轴承5传递到轴承座2,再通过轴承座2的止口将应力传递到箱体7上,从而避免使轴1受到复杂的径向应力的干扰。由于在此结构中,悬臂轴1与相匹配的轴承座2的内孔呈大间隙配合,因此,悬臂轴就成为只传递扭矩而不承受复杂的径向应力的单应力轴。而在机构不工作时,悬臂轴就成为不承受任何力的静态轴了。
本实用新型的减负式悬臂传动机构具有下述显著特点:
1、机构在工作状态下仅承受扭转应力,而不承受任何其它外力的作用;
2、结构简单实用,体积小,制造安装和维护都很方便;
3、成本低廉,但却使机构寿命和运行精度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文利,未经冯文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153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板材数控无模成型设备
- 下一篇:冷辗机用芯轴动力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