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排气净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15397.1 | 申请日: | 2008-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544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顺汽车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08 | 分类号: | F01N3/08;B60K1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101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排气 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汽车配件结构改进,特别是涉及汽车排气净化处理装置的改进。
背景技术
早在2000年,研究就证实,城市空气中的有害有机物质主要是挥发性有机碳(VOC)和多环芳烃(PAH)。在欧洲许多城市,汽车尾气排放是空气中PAH污染的主要来源,占全年的35%。分析发现,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物是:一氧化碳(C0)、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C)、铅(Pb)、苯并芘(BaP)等。它们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为产生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产生酸雨、黑雨等现象。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造成各种疾病,严重损害呼吸系统,并且具有很强的致癌性。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速度比氧气快250倍。所以,即使有微量一氧化碳的吸入,也可能给人造成可怕的缺氧性伤害。轻者眩晕、头痛,重者脑细胞将受到永久性损伤;氮氧、氢氧化合物颗粒可在空气中悬浮几昼夜,被人体吸入后不能排出,积累到临界浓度便激发形成恶性肿瘤。一辆轿车一年排出有害废气比自身重量大3倍,并且目前汽车使用的汽油约占全球汽油消费量的1/3。
利用等离子体的排出气体处理装置受到瞩目,这是因为利用等离子体处理排出气体的时候,排出气体处理的效率不仅高,用等离子体处理后所产生的结果对环境是亲和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解决汽车排出的有害气体的问题,利用汽车内的电源产生等离子体,从而利用等离子体净化汽车尾气的汽车排气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要点在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汽车自有的电源;能使汽车自有电源升压的反向器;微波发生器,所述的微波发生器同电源和将微波导入汽车排气口排出的气体处的波导管构成。
所述的波导管的一侧面安装有帮助气体初期放电的补助电极。
所述的波导管的一侧面安装有使通过波导管引导的微波流畅地流动的微波调节器。
采用本实用新型后,能充分利用车内自身的电源来产生微波,并通过波导管注入到通过汽车排出口的排出气体里。有效除去排出气体中的有害成分,并且结构简单,易于制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汽车的排出气体处理装置,包括汽车内部的电源供给装置1,由导线连接在电源供给装置1上并把从电源供给装置供给的电源升压到上千伏电压的反向器2,把一端连通在微波发生器3上引导微波并形成以一定的长度裹住汽车排气口的所定内部空间的波导管10构成。
波导管10由流入部11和引导部12形成。流入部11与微波发生器3连通引入微波。引导部12连通在流入部11上,与排气口4长度相同并同轴,而且在排气口4内侧被分隔开,形成排出气体和微波能进行反应的内部空间。在引导部12的中间部上,以被引导的微波波长1/4以上的等距离安装使微波的传导流畅的多个微波调节器。并且与排气口4接触的引导部12外周面上安装有帮助气体初期放电的补助电极14。
引导部12外管的内径b与排出气体排气口4的内径a比小于1/2。
如上构成的汽车的排出气体处理装置,从在汽车内部的电源供给装置1提供的直流电经过反相器2升压成为上千伏的高压电源;升压的电源供给到微波发生器3里,产生微波;产生的微波通过波导管10的流入部11和引导部12的引导;这时排出气体经微波调节器13而流畅地排出。
若通过排气口4排出的排出气体里注入微波,吸收电能的排出气体的气体分子被活化,分离成离子和电子。具备高能量的离子及电子等在与气体分子冲突,而反复活化、非活化的过程中;若局部的等离子领域里流经有害气体时,由活化的电子冲突来分解有害气体。
补助电极14帮助气体的初期放电。汽车的排出气体处理装置1从汽车内部的电源供给装置导入电源,生成微波;利用上述微波使汽车排气口4排出的排出气体流向局部等离子领域里而分解有害成分。因此能净化汽车排出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顺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未经中顺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153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散热板的LED日光灯管
- 下一篇:多项组合井下测试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