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Al2O3附着水口壁的连铸中间包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16118.3 | 申请日: | 2008-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605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许荣昌;蒋鲤平;王梅;孙庆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41/14 | 分类号: | B22D41/14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绪银 |
地址: | 271104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al sub 附着 水口 中间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铁冶金连铸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防止Al2O3附着水口壁的连铸中间包设备,包括了中间包上水口及塞棒,属于冶金连铸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连铸工艺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之后得到迅速推广和发展。但是,在多炉连铸过程中,中间包上水口和浸入式水口内壁常常因为Al2O3的附着而发生堵塞,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且附着物在浇注过程中容易脱落,掉入钢水中,导致钢流不稳,从而影响钢坯的质量。在浇铸Al镇静钢、含Al钢、含Ti钢和稀土钢时,堵塞现象尤其严重。在连铸生产中,浸入式水口堵塞可以立即更换,然而中间包水口堵塞后无法更换,因此中间包上水口堵塞是连续浇铸的致命环节。
水口堵塞(套眼)是生产超低碳钢、含铝钢的瓶颈,目前的常用解决方法是改善水口材质与结构、保护浇注减少酸溶铝的氧化,但是,实际应用时效果并不理想。CN1431067公开了一种连铸中间包透气上水口,包括透气空心截头圆锥体上水口砖、上钢套、下钢套,上水口砖不透气区外侧刷浆料,水口砖的原料重量比为:锆英砂25~30%、致密刚玉35~40%、莫来石粉30~35%。该发明通过改变水口材质增加透气性,来防止钢水中Al2O3及其它杂质在上水口内腔粘附,从而防止孔径缩小引起堵塞。CN2609687公开了一种连铸中间包用锆莫来石质上水口,其整体的一端为接口,另一端为钢流入口,内层为锆莫来石质的内壁层,内壁层外侧中间一段设置铁壳包覆,铁壳设氩气进口管道,该实用新型增强高温强度和抗渣侵蚀能力,同透气性大幅度提高,避免因杂质堆积于水口内腔导致钢流变小甚至堵塞现象的产生。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钢水温度高,比重大,保护困难,水口材质与结构的改善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目前还没有根本解决水口堵塞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Al2O3附着水口壁的连铸中间包设备。
发明概述
本实用新型的有效防止Al2O3附着水口壁的连铸中间包设备主要包括上水口及可旋转的塞棒。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造成水口堵塞的根本原因是熔点高的α-Al2O3,在浇注过程中随着温度的降低析出,由于水口钢液的流动具有梯度效应,造成水口壁的高熔点粒子有时间黏附在粗糙的水口内壁上,并吸附其它高熔点粒子,造成水口壁的结瘤,上水口优先结瘤,顺序向下延伸到下水口,在生产温度下,此堵塞物的强度不是太高。因此,通过改变上水口内腔形状结构,以及塞棒的小角度旋转,可以去掉结瘤的物质。
发明详述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止Al2O3附着水口壁的连铸中间包设备,包括中间包上水口及塞棒,上水口内腔为倒喇叭弧形结构,上水口上端口直径小于内腔任一横截面的直径,内腔横截面的直径从上向下依次增大,其中上水口中部内腔位置为上口直径的1.1~1.3倍,下口直径为上口直径的1.2~1.5倍,如图1所示。
所述中间包上水口内腔的内壁要求光滑,粗糙度在0~10微米,以内壁的材质粒径计。
所述的塞棒是可旋转的塞棒,可以塞棒自身几何形状中心线为轴心,进行夹角为0~10°旋转,以去掉内腔壁上少量的结瘤物。使塞棒在线进行旋转,可由直接手动简单操作完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光滑内壁的中间包上水口,内壁的材质粒子小于析出的Al2O3的粒度,可防止Al2O3吸附,从而增加钢流的通畅性;上水口内腔呈倒喇叭形,可有效防止由于Al2O3在中间包上水口壁附着引起的水口堵塞的现象。
为了更加好地达到防止Al2O3在水口壁附着的效果,本实用新型还对现有技术中上水口上方的塞棒进行了改进,现有技术的塞棒是仅可通过液面自控系统,控制塞棒上下运动,从而控制钢流大小,本实用新型所用塞棒除了能够利用液面自控系统,控制塞棒上下运动,从而控制钢流大小外,还可以以塞棒自身几何形状中心线为轴心,进行夹角为0~10°旋转,以去掉内腔壁上少量的结瘤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161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