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冷喷涂用的拉阀尔喷嘴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20016424.7 申请日: 2008-01-09
公开(公告)号: CN201143468Y 公开(公告)日: 2008-11-05
发明(设计)人: 黄国胜;王洪仁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主分类号: B05B7/14 分类号: B05B7/14;C23C24/04
代理公司: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于正河
地址: 266071山东***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喷涂 拉阀尔 喷嘴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表面处理工程的热喷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冷喷涂钛和铝金属涂层的快速成型式超音速缩放管结构的拉阀尔喷嘴。

背景技术:

冷喷涂铝和钛等需要高临界速度的金属时,需要将载气和金属同时加热,又因为铝和钛的表面活性很强,在高温下很容易与氧反应,使制得的冷喷涂涂层孔隙率高,氧化程度也高,导致涂层性能降低。同时,传统的热喷涂拉阀尔缩放管在用于冷喷涂时,由于结构不合理,使得涂层形成方式不适合冷喷涂涂层的快速均匀制备。

冷喷涂工艺原称冷气动力喷涂法(CGSM:Cold gas-dynamic sprayMethod)。20世纪80年代中期,俄罗斯科学院设在西伯利亚诺沃西比尔斯克市的理论与应用力学研究所,在进行超音速风道负载颗粒流的实验时,对宇宙飞船侵蚀所进行的观测中,主持该项工作的A.N.PAPYRIN教授得出一个惊人的发现:当颗粒速度超过某一定值时,颗粒的磨损效应会转化成很强的粘附力。带着这一认识,A.N.PAPARIN教授移居美国,并接受一家汽车制造财团的支持。1994年底申报专利并在一次热喷涂会议上首次提出冷喷涂。在这位俄国教授日后的工作中,有两位人物起了关键作用:一位是德国林德(LINDE)气体公司的P.Heinrich,他是德国热喷涂协会的一名执委;另一位是汉堡联部武装部队大学的Kreye教授。由于他们的参与,促成建立了“热喷涂主管中心”,成为该大学与气体公司的联合项目。在此后的二年中,对这项新工艺的优势及潜在特点在汉堡及慕尼黑采用相同的设备做了系统的研究。其中,该大学注重理论问题,LINDE气体公司则集中开发设备的应用问题。2000年末,冷喷涂首次获得工业应用,近期又建立了冷气工艺有限公司,成为一家持有执照的冷喷涂装置的供应商。

冷喷涂作为一种新兴的表面处理工程新技术,是传统热喷涂技术的提高与发展。冷喷涂工艺的原理是在低温固态下,高速冲击使颗粒和底层表面的金属破碎实现原子结构结合,通过较大的塑性变形而沉积于基体表面上形成致密、结合牢固的涂层。其具体原理是:高压源使气体产生高压,推动工作气及送粉载气加速;加热器设有两套,分别使载气及工作气预热到一定的温度;送粉器是在带压的状态下将粉末送入喷枪内,喷枪后部是腔膛,在此处粉末与工作气混合,经喉管进入喷咀。工作气是产生高速的介质,在进入枪膛前在加热器预热到100-600℃,以加大颗粒(1~50um)流速至300~1200m/s。载气在另一加热器受热后,经送粉器成轴向将粉末送入喷枪,喷嘴结构为收敛-扩散型laval喷嘴,以使气体得到加速。喷嘴有不同的几何形式,喷涂气流随喷嘴的不同而呈不同的的流动状态,其中喷嘴也是冷喷涂工艺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个部件。

目前,美国专利US6722584,中国专利00253384.7,96211942.3和200510083138.3等对冷喷涂用拉阀尔(laval)喷嘴进行了设计。但是这些喷嘴对于喷涂易粘易氧化的铝和钛等涂层并不适合,特别是未考虑冷喷涂快速成型时的边界效应,通常在喷涂涂层边缘存在边缘效应,影响喷涂成型的速度和效果,且其喷嘴的结构复杂,制造工艺也繁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寻求提供一种用于金属冷喷涂的拉阀尔式喷嘴,能将喷涂软质材料时粉体对喷嘴喉部的堵塞现象减小到最小,而在喷涂硬材料时,喷嘴不容易磨损。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将出口部位的粉末速度控制在较集中的速度值范围,为快速成型及制备物理性能均匀的涂层提供可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包括主气路进口、主进粉气路、付进粉气路、压力探头接口、温度探头接口、超音速喷嘴、固定螺栓、气室体、气室结构和垫片;气室体和气室分体结构经固定螺栓固连为轴线对称式一体结构的喷嘴主体,喷嘴主体后端部中心处制有主进粉气路,主进粉气路上侧斜插式制有主气路进口,喷嘴主体的气室体上下两侧分别制有压力探头接口和温度探头接口,主气路进口和主进粉气路在喷嘴体内腔中分别汇于并相通于超音速喷嘴,其超音速喷嘴的喷口处制有付进粉气路;超音速喷嘴的前部结构采用普通喷嘴结构,为圆锥形渐缩段,后部为圆形至方形渐变式结构,至出口处;将缩放管渐缩段部分加工成圆锥形,喉部到出口由圆形向长方形狭缝过渡,缩放管的膨胀比在5.0~9.0之间,在出口处的速度分布均匀,有效降低冷喷涂钛涂层的孔隙率和解决铝涂层的氧化问题,将出口部位的粉末速度控制在较集中的速度范围,为快速成型及制备物理性能均匀的涂层提供可能。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164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