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经纱分绞装置的织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18023.5 | 申请日: | 2008-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967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贾世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49/02 | 分类号: | D03D49/02;D03D49/22;D03J1/13 |
代理公司: | 淄博科信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红 |
地址: | 255000山东省淄博***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经纱 装置 织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经纱分绞装置的织机,属于纺织机械技术方面领域。
背景技术
织造中经纱经过浆纱后,单根经纱之间互相粘连在一起,经纱在开口过程以及通过停经片和综丝时,互相粘连的单根经纱要分离,分离时就会有粘连的纤维脱落,在开口运动时纠缠在经纱上形成棉球,容易造成开口不清及经纱断头,致使经纬停升高,影响织机的运转效率。一般国内外织机没有配置单独的经纱分绞装置,而由织布厂自己进行简易的设计安装,这些简易装置存在分绞棒固定不良的问题,造成开口不稳,后梁高度变化、张力大小变化等缺陷,给工艺参数的设定造成偏差,且不易调整安装,甚至用布条、纱线捆绑的现象影响外观的整洁,给正常经纱分绞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织造效率难以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使经纱进行有效分绞的的具有经纱分绞装置的织机。其技术方案为:
包括带有停经架和托座的织机,其特征在于:增设两支架和水平安装在两支架之间的分绞棒,其中支架临近织机的侧壁上设有纵向开槽,经螺栓穿过纵向开槽将其固定在位于织机端部停经架的托座上,两支架在相向面的同一位置处开有相呼应的纵向导槽,托座分别经螺栓穿过纵向导槽固定在两支架相向的内侧,托座上设有开口槽,分绞棒安装在开口槽内,上面用螺栓压紧。
所述的具有经纱分绞装置的织机,两支架内侧在同一高度上设有多对的托座,安装在每对托座上开口槽内的分绞棒互相平行,相邻两分绞棒距离在70~100mm之间,停经架横杆与相邻分绞棒的距离为30~35mm。
所述的具有经纱分绞装置的织机,纵向开槽与纵向导槽的纵向长度均为20~30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分绞棒通过托座的开口槽放入,上面用螺栓压紧,分绞棒的根数、粗细、高低、间距可根据不同织机类型及织造品种而定,工作时分绞棒稳定不晃动,保证了织造工艺参数设定的稳定;
2、分绞棒的高度可以通过调整支架的高度或者托座的高度而实现,调整方便,外表整洁美观;
3、使粘连的经纱进入停经片及综丝前,已进行了充分的分离,且分绞棒撑起的空间,为花毛脱落提供了方便,使花毛提前脱落,避免了在停经片及综丝之间,因上下开口互相摩擦起球及开口不清造成的经纬停,使织造效率明显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织机 2、停经架 3、托座 4、停经架横杆 5、支架 6、棒托座 7、分绞棒 8、纵向开槽 9、纵向导槽 10、12、13螺栓 11、开口槽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互相平行的两支架5,其临近织机1的侧壁上设有纵向长度为30mm的纵向开槽8,由螺栓10穿过纵向开槽8将其固定在位于织机1端部停经架2的托座3上,两支架5在相向面的同一高度上开有两对相呼应的纵向导槽9,纵向导槽9的纵向长度为30mm,对应于每个纵向导槽9,棒托座6经螺栓12穿过纵向导槽9固定在两支架5相向的内侧,棒托座6上设有开口槽11,两分绞棒7对应安装在开口槽11内且互相平行,上面用螺栓13压紧。两分绞棒7距离在80mm,停经架横杆4与相邻分绞棒7的距离为3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180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圆织机纬线张力自动控制器
- 下一篇:可调整打纬角的织机打纬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