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能消音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18726.8 | 申请日: | 2008-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255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郗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郗志强 |
主分类号: | F01N1/00 | 分类号: | F01N1/00;F01N7/08 |
代理公司: |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姜明 |
地址: | 250014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燕***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 消音器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燃机附属配件,具体地说是一种节能消音器。
(二)背景技术
内燃机的排气噪声较大,已经成为一种很严重的噪声公害。目前常用的处理方法是在排气管口安装消音器。现为内燃机配装的消音器大体分为:抗性消音器、阻性消音器和抗阻复合性消音器三种。上述无论哪种消音器,安装后其尾气的流动性都将变差,使排气背压加大。不仅使燃油损耗加大,还会损失一定的功率(国家标准允许消音器的功率损失不超过4%)。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以热管为基础构件,能降低排气背压,具有节油降噪效果的尾气消音器。
节能消音器,以热管为基础构件,由于热管是高效传热元件,具有传热速度快(比同类金属快几百倍)、热功率大、安全、可靠等优点。尾气温度可高达4-500度。用十几-几十根热管将尾气中的热量迅速导出。从而使尾气的温度、压力急剧下降(约降2-300度),容积也迅速缩小,尾气流动自然就通畅许多。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节能消音器,包括降噪I腔、降噪II腔、降噪III腔、水平基板及热管,降噪III腔呈圆桶状结构,其上表面为一水平基板,在降噪III腔内顺列有呈方桶状结构的降噪I腔和降噪II腔,降噪I腔和降噪II腔之间通过多孔板连通,且降噪I腔和降噪II腔的上表面均为水平基板,在降噪I腔和降噪II腔的腔底和侧壁下部均开有小孔连通了降噪III腔,水平基板开有热管安装孔,其上安装有热管,热管上设置有散热翅片,在降噪I腔上设置有尾气进口,在降噪II腔上设置有尾气出口,在降噪III腔的端部下方设置有排污口。
上述节能消音器,其降噪I腔和降噪II腔的横端面尺寸相同,但降噪I腔比降噪II腔的长度尺寸要大。
上述节能消音器,其热管交错矗立固定在水平基板上。
上述节能消音器,其降噪I腔内还设置有扰流片。
上述节能消音器,其降噪II腔内也设置有扰流片。
本实用新型的节能消音器,,其工作原理如下:
尾气由尾气进口进入降噪I腔,流经热管时其热能被迅速导出,尾气的温度和压力迅速降低,容积也逐渐缩小。尾气流被热管层层翅片分割成许许多多小气流,在热管中间流动,左转右绕。分分合合,遇扰流片又改变流向。由于温度差异自身还产生对流。尾气还经过小孔在降噪I腔、降噪II腔和降噪III腔之间来回流动。因小孔到腔壁距离不同,因此,声波传播的距离和反射方向也各不相同,在这纷杂紊乱的尾气流中各种频率的声音被相互干涉、被吸收。即使腔壁产生的次声也一并被抵消、被吸收,从而达到降低噪声目的。
实测结果验证了这一结论:在试伡房外,发动机排气管出口处三次测得噪声分别为:118dB、120dB、121dB。装上本技术的节能消音器后,同样工况测得噪声分别为:82dB、81dB、82dB。噪音减少了36-40dB。(插入损失36dB)
本实用新型的节能消音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1)该节能消音器,尾气流动非常通畅,背压很低。
2)发动机功率不但不降低反而会提高。
3)油耗明显减少,节油在5-7%以上。
(四)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降噪I腔,2、降噪II腔,3、降噪III腔,4、水平基板,5、多孔板,6、热管,7、散热翅片,8、尾气进口,9、尾气出口,10、排污口,11、扰流片,12、小孔。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的节能消音器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如附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节能消音器,其结构包括降噪I腔1、降噪II腔2、降噪III腔3、水平基板4及热管6,降噪III腔3呈圆桶状结构,其上表面为一水平基板4,在降噪III腔3内顺列有呈方桶状结构的降噪I腔1和降噪II腔2,降噪I腔1和降噪II腔2之间通过多孔板5连通,且降噪I腔1和降噪II腔2的上表面均为水平基板4,在降噪I腔1和降噪II腔2的腔底和侧壁下部均开有小孔12连通了降噪III腔3,水平基板4开有热管安装孔,其上安装有热管6,热管6交错矗立固定在水平基板4上,热管6上设置有散热翅片7,在降噪I腔1上设置有尾气进口8,在降噪II腔2上设置有尾气出口9,在降噪III腔3的端部下方设置有排污口10。
上述降噪I腔1和降噪II腔2的横端面尺寸相同,但降噪I腔1比降噪II腔2的长度尺寸要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郗志强,未经郗志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187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悬挂系统控制装置,配备该装置的车辆,制造方法和程序
- 下一篇: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