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换热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19071.6 | 申请日: | 2008-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393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发明(设计)人: | 汪朝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朝龙 |
主分类号: | F28C3/04 | 分类号: | F28C3/04 |
代理公司: | 潍坊鸢都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庆德 |
地址: | 261041山东省潍坊市福***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具体说是一种供热直混水水换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冬季供热终端设备(暖气片、地板采暖管、中央空调风机等)的多样性,决定了供热终端设备中供暖循环水温度要求的不同,使得供热公司的城市供热水循环系统不能同时满足各个用户的温度要求。一般,供热公司会将高温热源水供入城市供热水循环系统,使得低温采暖用户需要安装供热水水换热器,以获得满足自己供暖要求的循环水温度。通用的供热水水换热器,主要采用板式水水换热器。使用时,由不锈钢薄板将循环的热源水(高温水)与用户采暖水(低温水)隔开,并将热源水的热量通过不锈钢薄板不断地传递给用户采暖水,再通过用户采暖水把热量循环输送到供热终端设备,供人们冬季采暖使用,其不足之处在于:1、需要自备采暖水处理设备和采暖水补水设备,投资高,操作复杂;2、为了提高热转换效率,所需要的板式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很大,又增加了设备的投资和运行管理费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换热高效的直混水水换热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罐体,罐体分别与总供水管和用户供水管连通,用户供水管上设有循环泵,用户供水管经用户散热器后与用户回水管连通,用户回水管与总回水管连通,其结构特点是:用户回水管与总回水管的连接处经循环管与罐体连通,总回水管上设有总回水调节阀,循环管上设有用户回水调节阀。
来自供热公司的热源水经总供水管进入罐体,热交换后由循环泵供给用户供热终端设备,经用户散热使用后,一部分由总回水管送回供热公司,一部分返回罐体循环利用,用户供热终端设备的供水温度由总回水调节阀和用户回水调节阀来控制,当总回水调节阀关闭、用户回水调节阀打开时,供热公司的热源水基本不再进入罐体,用户供热终端中的采暖水经循环管、罐体、用户供水管、循环泵、供热终端设备进行循环,换热器的用户供水温度和用户回水温度一致,用户供热终端设备的供水温度达到最低,当总回水调节阀打开时,用户回水调节阀关闭时,供热公司的热源水经总供水管慢慢进入罐体,逐步提高用户供水的温度,当总回水调节阀全部打开时,如果不考虑输送管路上的热损耗,用户供水的温度与供热公司热源水的温度基本一致,用户供热终端设备的供水温度达到最高。
作为改进,循环管以切线进入方式与罐体连通,这样,低温回水进入罐体时的阻力将更小,噪音更小,且水流成旋转流动上升,更有利于与高温热源水混合。
作为进一步改进,总供水管的出水口设有分水器,分水器位于罐体内腔的下部。分水器可充分将罐体内的水混合,使水温趋于一致,有效地减少了热源水进入罐体时的冲击和噪音。
工作原理:供热公司的热源水进入罐体混合后的用户供水,经用户供水管由循环泵增压后输送到用户供热终端设备,散热后,一部分回水经总回水管流回供热公司,另一部分经循环管流回罐体中,两部分回水的回水量分别由总回水调节阀和用户回水调节阀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对用户供热水温度的控制,具体来说:总回水调节阀关闭时,换热器的用户供水温度和用户回水温度一致,为换热器温度下限;当总回水调节阀打开,用户回水调节阀关闭时,用户供热终端设备的水温为供热公司热源水的温度,为换热器温度上限;当总回水调节阀和用户回水调节阀都打开时,根据两者打开程度的不同,换热器温度在上限值和下限值之间变化,所以根据用户实际需要温度,调节总回水阀和用户回水阀的开启量即可实现。
综上所述,采用了此结构的换热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换热效果好,特别适合地板采暖使用。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为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用户供水管,2为罐体,3为总供水管,4为分水器,5为总回水调节阀,6为总回水管,7为回水三通,8为用户回水调节阀,9为循环管,10为用户回水管,11为循环泵。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朝龙,未经汪朝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190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