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医用一次性安全型采血针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19137.1 | 申请日: | 2008-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795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邵美英;杨敏;张桂兰;陈明菊;张秀美;冯思红;冀志芹;冀学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15 | 分类号: | A61B5/15;A61B5/151;A61M5/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12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一次性 安全 采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临床上供医护人员采血时使用的防止针刺伤的一次性安全型采血针。
背景技术:
临床上医护人员为患者采血做各种化验检查是日常的基本操作之一,工作量非常大,容易发生针刺伤。采血后针头残留的血液可能携带致病病毒、细菌等微生物,一旦发生针刺伤,将大大增加血源性疾病传播的危险。目前已有大量医护人员因针刺伤而罹患各种血源性疾病,严重影响了的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医源性疾病的传播及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越来越重视,先后发明了安全型注射器、安全型留置针,可有效预防注射过程中针刺伤的发生。但作为采血针,一直未有针头保护装置,因此,临床急需解决医护人员采血针刺伤的防护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为临床采血时提供一种方便、安全的采血用医疗器械,可有效预防针刺伤的发生,避免由此引起的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由采血针体和安全针套两部分组成。它由采血针体和安全针套两部分组成。采血针体用透明塑料软管构成,两端分别设计有穿刺针头和试管针。穿刺针头侧翼上面设计有点状凹槽。安全针套为一柱状带双层侧翼的管性装置,由透明硬塑料制成,侧翼内面上下两端分别设计有上下两个点状凸起。采血前后安全针套套在穿刺针头上,其侧翼之下点状凸起卡在针翼之点状凹槽上,防止穿刺针头暴露刺伤操作人员。采血时安全针套侧翼之上点状凸起卡在穿刺针翼之点状凹槽上,穿刺针头暴露用于穿刺采血。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实用,构思巧妙新颖;可有效防止针刺伤的发生,预防血源性疾病传播,尤其适用于传染病区的隔离防护;操作简单方便,生产成本低,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是采血针体,2是穿刺针头,3是试管针,4是点状凹槽,5是安全针套,6是下点状凸起,7是上点状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安全针套(5)预先套在穿刺针头(2)上,其侧翼之下点状凸起(6)卡在针翼之点状凹槽(4)上,穿刺针头(2)不暴露。实施采血穿刺前,将安全针套(5)下拉,使其侧翼内侧的上点状凸起(7)卡在针翼的点状凹槽(4)内,穿刺针头(2)暴露用于穿刺采血。穿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固定穿刺针头(2),将试管针(3)直接刺入负压试管采血。满足采血量后,按压穿刺点,拔除穿刺针头(2),采血针体(1)管腔内残留血被吸入试管,将安全针套(5)上推,使其侧翼内侧下点状凸起(6)卡在针翼点状凹槽(4)内,穿刺针头(2)回收到安全针套(5)内,防止针刺伤。从试管内拔出试管针(3),送检血样,采血过程结束。整个采血过程无血迹污染,不接触针头,可有效避免针刺伤及由此引起的血源性疾病传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未经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191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材质鱼竿包装盒
- 下一篇:膝关节内、外翻畸形矫正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