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电缆调制解调器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19508.6 | 申请日: | 2008-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120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茂;杨晓玲;衣小羽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广电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8 | 分类号: | H04L12/28;H04L12/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电缆 调制解调器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电缆调制解调器控制装置,主要用于对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Modem)的认证、管理、记费。
背景技术
对CableModem的管理多以人工或半自动为主,认证、管理、记费等各项业务要分别处理,无法适应大网络、高密度的用户并发请求,也不能为用户提供灵活多变的服务类别与策略。
还有一些产品,在IP层对CableModem进行控制,增加了设备投入成本,同时由于设备节点多,容易造成单点故障,同时这种产品无法将未经授权的设备挡在HFC接入网之外,造成了HFC接入网的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电缆调制解调器控制装的缺点,而提供一种新型电缆调制解调器控制装置,将CableModem的认证、管理、记费统一通过工控机完成,实现无人值守的全自动工作模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电缆调制解调器控制装置,包括主用中心控制机,备用中心控制机,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CMTS,CableModem,还包括HFC网络,其特征在于:交换机通过五类线分别连接有主用中心控制机,备用中心控制机和路由器;路由器通过五类线连接防火墙,防火墙通过五类线连CMTS,CMTS通过HFC网络连接CableModem。
交换机选用华为65系列交换机;路由器选用华为NE40系列路由器;防火墙选用思科PIX系列;CMTS选用太力阳3500系列电缆调制解调器端接系统;CableModem选用摩托罗拉5200系列电缆调制解调器。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了一种基于网络化一体机式解决方案。该方案将CableModem的认证、管理、记费统一通过工控机完成,实现了无人值守的全自动工作模式。
2)、由于直接在数据链路层对设备进行控制,作到了设备最少化,提高了稳定性,而且最大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体机旁路于主路之外,即使出现故障,也不会造成大面积故障,从根本上解决了单点故障。
3)、同时本实用新型可以提供了灵活的CableModem设备控制策略:可以根据每个设备的缴费情况,自动对互联网访问进行限制和开通。可以根据每个设备的业务种类,提供不同级别的互联网服务。可以实现指定设备以不同互联网出口进行互联网访问
4)、一体机通过软、硬件结合,实现了双机热备,大大提高了安全等级。
5)、应用前景广阔,在所有广电宽带网络中都可以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交换机3通过五类线分别连接有主用中心控制机1,备用中心控制机2和路由器4;路由器4通过五类线连接防火墙5,防火墙5通过五类线连CMTS 6,CMTS 6通过HFC网络连接CableModem 7。
交换机3选用华为65系列交换机;路由器4选用华为NE40系列路由器;防火墙5选用思科PIX系列;CMTS 6选用太力阳3500系列电缆调制解调器端接系统;CableModem 7选用摩托罗拉5200系列电缆调制解调器。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工作原理:CableModem 7通电后,发送一系列请求数据包,经过CMTS 6、防火墙5、路由器4、交换机3、进入主用中心控制机1(若主用中心控制机1未响应请求则进入备用中心控制机2),由中心控制机分析数据包里的数据,确定CableModem 7的身份、权限,为CableModem 7分配不同等级的配置文件,配置文件通过原路返回,CableModem 7得到配置文件后,按照配置文件所授与的权限开始工作,从而实现控制CableModem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广电信息网络有限公司,未经烟台广电信息网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195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风风筒
- 下一篇:偶联环糊精的水溶性多聚物吸附材料及其应用